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文/图
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天炬带着团队,马不停蹄赶往梓潼、阆中等地,既要提前为种植户制定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调试设备、指导田间作业,还要联系用粮企业,提前谈妥粮食收储订单。
李天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今年,大春作物种子尤其是良种供应是否充足?种业企业如何布局?本报记者对李天炬进行了专访。
记者:今年四川水稻种子供需态势如何?
李天炬:总体来看,今年杂交水稻供大于求。这是上一年种子库存较多,加上审定品种增加、上市节奏较快造成的。但个别杂交水稻品种供应比较紧张,如“金龙优263”“川种优3607”。
一方面,去年虽然遭遇高温天气,但“川种优3607”黄谷(即稻谷)与一般品种黄谷相比,每斤售价高0.1-0.2元,亩产量也高出100-200斤,表现优异,种植户获得了较好的规模效益。今年该品种在川内推广面积大,需求增长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去年七八月授粉期,四川雨水较多,后期又持续高温,种子单产下降。双因素叠加下,今年该品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记者:目前种植户对种子需求呈现出什么趋势?
李天炬:种植用户主要分为两类:口粮用户和商品粮用户。前者更注重米质,后者更注重规模效益。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川内规模种植户数量明显增加。三年前,很多县的规模种植户只占 10%,但现在有的县已经涨到70%。规模种植户对种子品质要求更高,提升亩产值和效益是他们的主要需求导向,这意味着他们更偏向种植抗性强、高产稳产、好卖粮的品种。
此外,有用粮企业订单收购的品种更容易激发他们的种植意愿,如水稻品种“川种优3607”“先两优禾三香”“品香优607”等。
记者:作为四川省农作物领军种业企业,公司今年在种子研发和推广上有什么布局和谋划?
李天炬:基于种植主体和实际需求的变化,我们的品种研发正从单一性状向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综合性状方向转变。
去年,我们联合川内多家种业公司,成立梦香联盟推动产业升级迭代,以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梦香A”为母本材料研发的“梦香”系列产品,在区试中取得2个品种报审、8个品种续生同步、4个品种续试的好成绩。
推广模式上,我们已经从传统的三级分销,逐渐转变为全产业链价值赋能的销售模式。卖种子是其一,还要帮助种植户解决田间种植难题和现实短板,让他们既能种出好品质粮,也能卖出好价格。
多年前,我们就研判规模种植户会成为种粮主力军,所以2018年便组建专业团队,探索为其提供从种、肥、药到播、管、收的全程服务。几年探索下来,该模式日益成熟,积累了一批粘性强、信任度高的客户。预计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及盈利能力同比增长50%以上,其中四川省2025年度农业主导品种“川种优3607”全年推广面积将达到百万亩以上。
接下来,我们会扩大团队规模,继续以技术服务为手段,为规模种植户提供更加精细的全产业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