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特”一字勾勒四川水产产业初印象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5-03-13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嗣华 罗敏 洪瑜
  2024年全球供应超过70吨、从雅安养殖场直达巴黎米其林餐厅、远销 30多个国家和地区……鱼子酱,无疑是四川水产近年来的“流量担当”。
  透过现象看本质,四川鱼子酱赢来的不只是偶然的“流量”热点,更是四川水产产业系统性破局的战略成果。
  以鱼子酱撬开全球化市场、鲟鱼产业站稳脚跟后,四川水产打开的是冷水鱼产业“三步走”的星辰大海——以天府鱼子酱产业集群形成突破,虹鳟产业蓄势待发,土著鱼种保育开发有序推进。
  故事还发生在“小龙虾江湖”,川南早虾正改写着产业叙事。早春时节,湖北、江苏等小龙虾传统产区尚在蛰伏,到4月才能登场,川南早虾却已独领风骚,抢占了这片万亿餐饮世界的时间空档。这是四川水产产业突围的另一道风景:在早已成熟的小龙虾产业圈,上演了一场后来者破局的经典案例。
  这不是简单的时令争夺战,从川南早虾产业集群形成,到四川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布局,打开的不只是水产产业窗口,更是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的创新实践,产业带与生态链的共融,正在重塑长江上游的农业文明。
  破局者洞开的是一片新天地。
  落实“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5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锚定“加快建设水产产业集群”,明确将水产列入千亿级产业链培育工程。这个正奔赴“千亿级”的产业到底是什么模样?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为此启动《问计千亿水产》大型行走调研报道,到产业一线去看看。
  一线行走前,我们走访省水产局和省农科院专家、研读“天府农科-川观智库 问稻研究院”智库蓝皮书《四川水产产业发展报告》,勾勒出这个产业的初印象——“特”字图谱。
  特,在于特殊。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既要守护“一江碧水”,又要激活产业振兴动能,肩负双重使命,其特殊性不言而喻。
  特,还在于资源独特。四川全省自然分布有鱼类24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5种:中华鲟、白鲟、长江鲟、川陕哲罗鲑、普雄原鲵,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36种,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31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00余种。四川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类种质基因库,目前已建立了7个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40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级31个、省级9个),水产产业种质资源得天独厚。
  四川还有“千河之省”之称,水资源丰富,河流总计8596条,大小水库8109座,重要渠道5602条。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创新探索大水面生态养殖新模式,是四川水产产业亟待破解的实践课题,也是其特别之处。
  特殊之地,肩负特别之责;独特之资,铺就特色之路。
  2024年,四川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预计实现768亿元,产业规模与山东、广东等沿海渔业强省及湖北“千湖之省”相比并不突出。纵观中国水产产业,“东强西特”格局明显,四川是西部水产第一大省,其独特的资源和产业地位不容忽视。
  “特”字来看,川南早虾产业集群、天府鱼子酱产业集群、内资鲶鱼鮰鱼白乌鱼产业集群、长吻鮠黄颡鱼鮰鱼产业集群,四川四大水产产业集群画像日渐清晰。
  放大视野,这四大产业集群背后还有着更为宏大的叙事——四大产业带: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主要分布在川南、川东水稻主产区,创新“稻虾轮作”“鱼稻共生”模式;
  冷水鱼产业带,布局盆周山区及川西北高原,形成鲟鱼、虹鳟等冷水鱼养殖矩阵;
  大水面生态渔业产业带,覆盖江河库区及大水面水域,实现水质净化与经济效益双赢;
  长江上游特色渔业产业带,聚焦特色名优鱼类养殖和加工,大力发展长吻鮠、鲶鱼、黄颡鱼、鲈鱼、鳗鱼等名优品种养殖。
  产业实践远比这些线条勾勒更加丰富和复杂,它涵盖了种苗研发、品牌提升、市场突破、产业链延伸以及生态保护和政策保障等全方位的布局和探索。正是如此,让我们带着期待和热情出发,深入一线去见证、去感受、去记录。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