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文涵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提出202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省将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2月28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蒋刚,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钟志荣,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伍修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突出5个方面持续提高粮食产量
去年,四川全省粮食产量达726.8亿斤、油菜籽产量达74.4亿斤,创历史新高。今年,四川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在高水平上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蒋刚透露,四川将以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引领,多措并举持续提高粮食产量,进一步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稳产增产。
突出政策激励。今年,在继续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政策基础上,四川将丘陵山区种粮大户补贴标准从每亩150元提高到200元,并推动水稻、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实施产粮(油)大县奖补和粮食生产先进县激励等政策,进一步调动市县各级抓粮积极性。
突出良种推广。今年,省上将启动重大品种推广,安排1.5亿元省级财政资金,聚焦50个主要粮油作物重大品种,支持30个产粮大县创新开展品种直供试点。同时,还将统筹粮油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其他地区同步开展重大品种推广。今年全省计划推广重大品种1000万亩以上,辐射带动优质粮油作物品种在全省范围的大面积应用。
突出技术到田。好品种配上好技术,才有高产量。今年,全省将分作物组建354个专家服务团,以607个国省市县现代粮油园区为重点,切实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把好品种、好技术、好模式推广到户到田。
突出示范带动。去年,四川开展了“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实践证明,对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起到了很好作用。今年,将再新建1000个粮油千亩高产片,力争带动全省粮食单产再提高3公斤左右。此外,省上还将在成都平原启动200万亩“吨粮田”建设,进一步挖掘粮油增产潜力。
突出全链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抓好生产,还需要提高产业效益。今年,省上将启动实施四川粮油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着力培育基地、企业、品牌、产业,发展一批粮油高质量发展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我省粮油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抓实3项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四川有哪些重要举措?“今年,我们将主要做好持续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促进重点区域加快发展三件大事。”钟志荣说。
在持续完善监测帮扶机制方面,将健全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日常走访核实机制,充实完善帮扶政策“工具箱”,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动态清零新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在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方面,将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原则,以县为单位逐村摸排脱贫攻坚以来实施的帮扶产业和项目,加强扶贫和帮扶项目资产管理,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在促进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方面,将深入落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政策,加快推动支持欠发达县域发展的产业重点项目和支持事项落地见效,推进易地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提升。进一步充分用好东西部协作、省内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等机制,不断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钟志荣补充道,今年,我省还将在开展总体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过渡期后的帮扶政策,推动建立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确保永久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聚焦6个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伍修强介绍,今年我省对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统安排,将实施千亿产业建圈强链工程、深化“农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从六个方面着力,启动培育畜牧、粮油、蔬菜、水果等千亿级农业产业链,持续推进全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优基地。新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县30个,推进100个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县稳产增产。规范科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持续开展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提升行动,分产业、分区域、分环节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推动全省菜、果、茶、药增产增效。
着力建园区。深入推进实施“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今年要新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产业集群1个、农业产业强镇10个,新评定和升级省星级园区95个以上。同时,在国家级和省级园区所在乡镇全域推广农业产业园区化发展机制模式。创新园区联农带农、助农增收机制模式,构建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格局,让广大农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增值收益。
着力强龙头。积极引进规模实力在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来川投资兴业,培育壮大本土农业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力争今年新培育一批营收上亿的龙头企业。
着力补链条。以重点加工项目为牵引,实施省级财政农产品加工专项,围绕企业增产扩能、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等方面,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规模。今年将重点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链,实施加工原料稳供、产业集聚成势、产业链延伸优化、产业创新升级、稳市场扩消费五大行动,抓紧谋划推进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重大项目。
着力树品牌。以“天府粮仓”“天府乡村”为引领,加快打造“省级公用品牌+优势区域公用品牌+重点链主企业品牌+重要链条产品品牌”的产业链品牌体系,鼓励企业、农产品加工园区、产业联盟等牵头注册集体商标,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川货全国行等展示展销活动,新培育“天府粮仓”精品品牌100个。
着力兴业态。大力推进“农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旅游质量提升行动,支持发展农业观光、加工体验、膳食科普、产品文化、定制和共享农业等项目,打造特色农业文创产品和乡村消费场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直播带货,推进特色农产品网络化销售。
实施5大举措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钟志荣介绍,今年,四川将实施乡村建设“百千万”工程、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等5大举措,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走深走实。
在实施乡村建设“百千万”工程方面,四川计划用五年时间,每年在21个市(州)各建设1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在176个涉农县各建设1—2个样板村,推进2000个村补短补缺建设。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树立样板、补齐短板,整体推动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在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方面,四川将着眼农村交通出行、用水用电、住房安全等重点方面,今年将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提升行动,推进42个乡村水务县建设,整治存量农村住房安全隐患,完善乡村物流体系,提升农村通讯网络和电网质量。
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四川将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动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
“同时,四川将在改善农村公共服务领域持续发力。”钟志荣说,以教育为例,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快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医疗卫生方面,将优化调整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不断提高乡村医疗水平;养老方面,将片区化集约化布局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增强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护理能力。
钟志荣还介绍了四川将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安排。今年,四川将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开展村“两委”换届,进一步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今年,四川也将继续深入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建立乡镇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完善村级工作事项准入清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平安乡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3大行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当前,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已在农业生产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四川又有哪些亮点举措?“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专门用一个部分作出部署安排,我们将着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效能提升、川种振兴和‘天府良机’三大行动,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以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生产。”伍修强说。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效能提升行动。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快建设万安实验室,推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成都粮油作物试验基地建设,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着力打造一批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四川将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实施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成果转化行动,加快形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四川将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快发展,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推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全国农业科技领军企业。伍修强表示,希望通过多方面努力,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实施川种振兴行动。今年,四川将出台《四川种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大提升三年实施意见》,进一步就种业振兴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持续实施省级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专项,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5个以上,选育一批高产稳产、绿色优质、抗病抗逆的突破性新品种。此外,四川还将加快建设邛崃粮油、三台生猪、彭州蔬菜三大区域育种创新中心,大力推进国家级制种大县、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建设。“今年要遴选培育1-2个种业强市、6-8个种业强县,巩固提升四川作为全国四大育制种基地和种业大省的地位。”伍修强介绍。
实施“天府良机”行动。聚焦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四川将继续组织开展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推进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建设一批推广应用试验场。实施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提升攻坚行动,重点扩大机械播(栽)作业面积,加快推进“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持续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全年将新增机播面积1500万亩以上,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6个百分点。围绕提高农机服务能力,今年四川还将建设50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加快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力争全年农机作业面积达到2.8亿亩次以上。伍修强介绍,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四川将大力实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深入应用,加快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引领区,培育一批高水平智慧农(林、牧、渔)场。
推进4件事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如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调动广大农民朋友积极性?“我们将从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四个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动力活力。”伍修强说。
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今年,四川将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引领,稳妥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伍修强重点提到了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内容。“不得通过下指标、定任务等方式进行推动,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
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四川农村资源资产数量庞大,但盘活利用还不充分。今年,四川将全面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推进以县域为单位开展农村闲置资产清理,依法依规盘活利用闲置农房,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发展乡村产业的路径模式。同时,2025年省委一号文件也作出了两个方面的禁止性规定:不对集体收入提硬性目标,严控集体经营风险和债务;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伍修强表示,今年,四川将在这些方面严格执行。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一是改革试点,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1+20”试点,要求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城乡公共资源高效配置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上取得标志性成果。二是面上推进,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时,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方面享受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资金方面,今年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申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同时通过推广涉农产业“金融链长”制、探索拓宽农村产权抵质押范围、优化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等方式,增加乡村振兴金融投入。人才方面,今年将以继续培育“一村六员一主播”农业实用人才、推进人才入乡新农人试点、建立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等方式,鼓励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