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过去,我们从四川购买化肥运往贵州山区,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10%至15%左右,偏远地区的成本甚至能达到20%左右。但今后,通过西南农资骨干流通走廊的集散中转,运费将大幅降低。”贵州省毕节供销兴农投资贸易有限公司部门经理黄秀明激动地说。
2月25日,西南农资骨干流通走廊(下称“流通走廊”)启动大会在泸州举行,标志着由泸州牵头,涵盖四川、广西、重庆、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4座城市的农资流通“大动脉”正式铺开,对相关区域农资保供稳价、降低物流成本、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破题
国家战略下的“农资高速公路”
“生产化肥需要大量煤炭和天然气,而西南地区在这方面存在不小的缺口。以煤炭为例,从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陕西等地购入煤炭,需要承担高昂的运输成本。今后,如果依托流通走廊从广西甚至东南亚采购煤炭,将大幅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四川天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部部长周文权说。
不止原料采购方面,流通走廊还将为四川化肥产品的销售实现降本增效。“从前,我们的产品发往海南、福建等地,主要依托重庆港航运顺江而下出口国外,每年运输费用高达三四百万元。而通过流通走廊从广西出海,将大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四川瑞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茂说。
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云介绍:“公司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生产、销售及服务一体化的业务,年杂交种子生产量约180万公斤。通过流通走廊,我们希望谋求更多合作机会,让优质种子覆盖更多西南农户。”
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坦言,流通走廊的建设是加速推动西南农资市场原料进口、资源集散的关键:“作为全国首条农资骨干流通走廊,将充分发挥化肥等农资资源要素高度聚集的优势,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串联化肥原料生产地、中转地、消费地,向北连接青海、新疆钾肥基地,向南经北部湾港对接东盟化肥原料,向东贯通湖北、湖南等消费大省,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流通网络。”
共振
45家企业“攥指成拳”协同发展
当天,来自14座城市的45家农资重点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也标志着西南农资产业联盟的正式成立。作为联盟发起单位,泸天化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难掩激动之情:“联盟致力于打造开放、共享、合作的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互补、技术共享、市场拓展和品牌提升。”
现场某企业代表透露:“作为老牌化肥企业,我们在技术、设备等方面具有优势,愿意将经验传授给联盟同行,助力产业升级。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业务拓展方面得到帮助。”对此,曾茂也表示认同:“通过企业、政府、联盟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在技术上取得进步、在宣传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在政策方面寻求更多支持。”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市场对接与品牌建设”是西南农资产业联盟的重要目标。“我们将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国内外农资产业同仁加入联盟行列,共同为推动中国农资产业繁荣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泸天化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