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涵)1月7日,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受持续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污染物累积速率加快,四川盆地多地出现污染过程。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四川省多地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尽全力降低污染程度,推进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泸州市高度重视空气质量状况,实时调度全市空气质量数据及每小时监测情况,确保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通过科学预测预判,该市提前会商研判,提出管控建议,压实重点污染源减排责任。同时,组建工作专班24小时值班值守,与气象部门紧密会商,每小时研判数据,及时指导推动措施见效。在重点行业方面,该市迅速制定每日应对措施清单,督促相关企业严格落实“一厂一策”,利用科技手段动态分析高值原因,实现精准溯源和源头治理。此外,该市还加强了面源污染管控,出动无人机昼夜巡查,确保面源污染闭环管控到位。
宜宾市同样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中展现出了高效协同的治理能力。相关部门成立了重污染天气会商小组,实现了高效会商研判和预警等级的及时调整。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区属地协同联动,督促工业企业、在建工地严格执行应急减排措施。同时,借助“宜宾智慧监测”小程序等科技手段,该市实现了5分钟实时发布站点数据高值,并立即调度督办。通过车载走航、固定源在线监测等方式,精准锁定高值污染区和固定污染源,及时开展排查整治。
眉山市在应对重污染天气方面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相关部门每日调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各级协同联动,聚焦重点区域和行业,推动应对措施严格落实到位。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通过划片包保、现场督导等方式,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巡查力度。同时,依托全市生态环境数智指挥调度中心平台,利用AI技术对各类污染源进行精准识别和实时跟踪,确保监管工作迅速响应、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