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天府乡村”脱贫地区农产品的品质见证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4-12-2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志宏 文/图
  过渡期以来,四川通过消费帮扶,助力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和服务消费,形成拓渠道、促增收的良好局面。帮扶农产品借助帮扶渠道进入市场后,依然要和其他农产品进行真刀实枪的市场竞争——品质,无疑是产品赢得市场的法宝。
  为了激活消费帮扶内生动力,提升帮扶农产品质量,近年来,四川省依托“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制定实施“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的《标识使用管理办法》《全链条发展实施方案》,全力构建起更严格的“天府乡村”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动四川消费帮扶高质量发展。

未命名-1.jpg

省内市州优质农产品展销。

加速提质

“天府乡村”产品质量标准更高
  从“四川扶贫”到“天府乡村”,不变的是帮扶理念,变化的是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
  不少企业反馈,“天府乡村”相较于“四川扶贫”,门槛更高了。他们所说的高门槛,一致指向对产品品质的高要求。在他们看来,入选“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是对公司能力和产品品质的认可。“我们有16个产品都用上了‘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标识。有了这张名片,更有助于将这些来自大山里的农产品销售出去。”环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负责人王麟介绍,公司主要销售来自大凉山的苦荞、黑木耳、大茶树菇、松茸等农产品。有了“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标识,无疑让其在同类产品中有了差异化“标签”加持。
  以环太生物的主要农产品货源地——昭觉县为例,每年公司从昭觉县收购2000多万吨农产品,“我们以高于市场均价的收购价,定向收购农产品,相应的我们也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王麟说,此外,加工环节也是严格把关,确保“天府乡村”成为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
  在今年9月新修订的《“天府乡村”公益品牌标识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有相关表述,比如:对通过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获得“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标准的市场主体和产品,可以优先推荐使用“天府乡村”公益品牌。
  据了解,在“天府乡村”用标产品中,不乏绿色、有机农产品。甘孜州泸定县从品质提升入手,打造当地特色产业。当地印发“黄草坪”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指导种植合作社用绿色措施种植高山生态苹果。乐山市马边县开展团体标准体系建设,建成《中国彝茶之乡·马边茶叶标准体系》《马边猕猴桃技术标准体系》,发布马边绿茶、马边猕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范》等,用于指导全县茶农、果农从生产端提高产品品质。
  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调动用标企业产品提质的积极性。
  巴中市出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的通知》,加大奖励力度,除省级相关奖励以外,对首次获得中国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四川质量奖的企业,奖励50万元,获提名奖的企业奖励20万元;对首次获得“四川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20万元;对获得国家或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省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的,分别奖励示范带头企业50万元、30万元;对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国家、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
  在该市平昌县,目前已有9家市场主体的10个产品通过有机认证,全县现有机种植认证面积5606亩,总产值5776万元。
  更高的质量标准,在农产品全产业链发挥着积极影响。种植户更注重绿色生产、企业有了更稳定的高品质农产品获取渠道、生产加工的产品品质逐步提升、“天府乡村”市场美誉度逐步提升……

75e1e1983c5d841567ab0257719e344c_f79c64a2c8cb64257c3bc79df5d948d7.jpg

“天府乡村”优质农产品备受青睐。

加强监管

从源头到餐桌确保“天府乡村”品质
  “在原有质量标准监管体系上,新‘天府乡村’质量标准体系有新提升。”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项目中心负责人介绍,各地依托现有的质量标准监管体系,加强对“天府乡村”产品生产环节技术规范的监管和指导,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推广使用。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天府乡村”产品市场流通环节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管指导,并共同推进绿色、有机和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的培育和发展,积极推进地方质量标准制定。
  巴中市农业农村局重点区域发展科科长岳泽介绍,在巴中市平昌县,县供销部门主动加强与县委政府、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财政局、商务局等部门对接,进一步强化了上线供应商的管理,在农副产品内外包装的显著位置标识“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做到了销售的脱贫农副产品来源准确可溯,在经营资质、经营场所、商品质量和商品安全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
  达州市则积极引导和支持“天府乡村”用标主体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品控体系和质量溯源体系,全面加强内部质量管控。每年组织开展“天府乡村”用标产品专项抽样工作,抓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培育工作。
  此外,遂宁市、广元市等地也持续推动农产品质量监管创新,从源头到餐桌,全链条遏制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天府乡村”产品品质的提升,一方面有赖于主管部门进行市场监管,另一方面也源于品质管控已深入“天府乡村”使用主体发展理念。
  比如,资中县根兴食品公司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鼓励农户采用有机种植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四川宜宾碎米芽菜有限公司为了提升其“碎米”芽菜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向农户无偿提供优质芽菜种子,并将技术向农户延伸,确保了原料的产量和质量。

d2ceb465cf997861b419ee3692dbaaa5_78df5599e94174c985c4aefc2ea85fdf.jpg

“天府乡村”用标产品。

突出优势

打造“天府乡村”特色农产品
  不少“天府乡村”使用主体看中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选择在当地加大投资,通过建园区、建基地,构建稳定的供销关系,从而实现对产品品质的有效把控。
  巴中市平昌县“竹林炊烟”牌酱腌菜、青花椒调味酱等30多个系列品种的产品以“零添加”(不添加色素、香精、防腐剂)的独特品质远销浙江、广东等地。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在元山镇投资500万元建成新鲜农副产品加工基地1个,定点向花椒产业基地、建档立卡脱贫户收购花椒、农家豇豆、新鲜猪肉等农副产品,实现高质量生产,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带动1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再就业,户均年增收达2.6万元。
  帮扶地政府相关部门则深挖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和企业共同努力,迈进“特字号”农产品市场蓝海。
  甘孜州道孚县处于雪域高原腹地,县城海拔约3000米,境内水源、土壤、空气零污染,光照足、温差大,独具特色的雪域高原自然生态和气候孕育出道孚大葱、根雀红、紫皮土豆、黑青稞、青杠黑木耳、牛肝菌、松茸、虫草、牦牛肉等优质农特产品。当地抓住“纯天然”“零添加”两个关键词,把来自高原生态区农民种植或加工的农副产品优势摆在突出位置,用好、用活“大健康”概念,讲好产品优势,促进生态产品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甘孜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长远来看,“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使用管理就是要更多通过以消费促生产的机制,帮助农民主体提升产品质量和价值,优化脱贫地区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让当地农产品卖得好、卖得久。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