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金牌田保姆”一手管农地一手请“外援”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3-20

    探访崇州市桤泉镇耘丰农机专合社

    记者 樊邦平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提升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加强农机装备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和农艺研究机构联合攻关田 园 小 目 标

    ●四川省制定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产业体系实施方案,搞好农机农艺融合,研发“互联网+”智能智慧农机装备,到2020年,力争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3%

    ●崇州市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主体,打造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总部基地,搭建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小农户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耘丰农机专合社今年计划签约土地托管订单3万余亩,调动外省4支农机队伍和本地8支队伍参与作业,使用农机总台数300台,帮助10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一线观察

  专业育秧145元/亩,打田70元/亩……3月15日,记者走进崇州市桤泉镇耘丰农机专合社服务大厅,看到土地托管项目和价格标识牌在显眼处。

  9点过,一辆挂着河北牌照的货车缓缓驶入专合社大院,送来“秧土”蛭石,产自河北灵寿县,这种无机矿物质是机械化育秧的重要材料。“万事俱备,一周后开工!”专合社负责人罗通按捺不住兴奋。

  耘丰农机专合社是崇州市知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被称为“金牌田保姆”。它是怎么运作的?

image.png

耘丰农机专合社基地工人正在平整育秧田

  种地“老把式”也买服务

  人手不好找,人工成本贵,找专合社帮忙更划算些

  “500亩地,育秧加施肥,全交给你们咯!”上午10点,崇阳镇远川家庭农场负责人卿怀春直奔耘丰农机专合社办公室,不带犹豫和讨价还价,签了4.2万元的水稻育秧施肥服务协议。“春耕半托管给他们,放心!”

  年过五旬的卿怀春是种地“老把式”,一家四口经营着500亩地,为什么要找专合社帮忙呢?人力成本贵,劳动力短缺。“500亩地需要育15亩秧苗,如果人工育秧,一人一天要200元工钱,需 6个人满打满算干8天。农时不等人,要找齐这么多人也难!”找专合社帮助更划算些。

  近两年来,每年春耕,崇州及周边县(市、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们都来找耘丰专合社,签订土地托管协议。

  罗通介绍,2016年耘丰专合社花了100万元引进四川首台全套水稻机插育秧机组。为了增强秧苗吸附能力,保证秧苗质量,每年都到河北采购蛭石。

  耘丰农机专合社是国家级示范社,专业度为耘丰农机专合社打开了市场,去年,与周边6个县(市、区)的12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了土地托管服务,服务面积4万亩,每亩水稻增产200斤。

  崇州土地规模经营已达75%,依然存在劳动力不足问题,这就需要耘丰农机专合社这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这类机构已有54家,为62%的水稻种植提供机耕和机收服务,降低了10%的生产成本,增加了10%的土地收益。

  “目前全省有农机专合社1950家,几乎全部开展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机作业服务面积1285万亩,这个数据还在不断上升。”省农经总站副站长杨雪山认为,当前四川平均一个村有两个专合社,再加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这是一个大市场。

  专合社也要请“外援”

  农机使用是阶段性的,农忙时不够用,就跨区域协作

  11点,温江开志农机专合社理事长鲜开志风尘仆仆赶来,找罗通“合作”。两家农机专合社敲定,2019年要资源共享,做大土地托管面积。

  谈妥了,罗通打开手机,在微信群发信息:春耕要开始了,今年预计订单有3万亩,有意愿一起来干的没?江苏省高邮市龙虬乡农机专合社负责人杨国祥很快回复:5月份,将带7台插秧机过来。

  2017年经朋友介绍,杨国祥与罗通首次合作,带来了6台插秧机作业5000亩,不到一个月就赚了26万元。

  为何要找外援?“我们有40台农机12名机手,春耕时期最多能作业5000亩,农机供不应求。”罗通告诉记者,成都平原地区农机保有量不低,但使用是阶段性的,按全年算,一台农机的使用率实际不到10%,干一个月保养大半年。

  罗通借助参加各类培训和考察的机会有意识地搜集各地农机专合社信息,与省内外10余家专合社建立了合作,2015年起开启了农机服务大协作。召集人先支付一定资金,作业完后再付70%,一个月之后付尾款。“现在主要是外地的农机来四川,未来准备也让四川的农机走出去。”罗通表示。

  “农机装备向服务型专合社集中,是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不需要家家户户买农机,相关政策也应跟着变。”杨雪山如是说。

    记者手记

    “田保姆”解种粮难题

  崇州农机化率超过了80%,农忙时节却依然喊“机慌”。这在全省不是个案。

  当下,农业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二是农机数量不断增加,有效利用率不足。解决这两个难题,就需要发展专业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把散落乡村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分散的农业经营接轨社会化大生产。有了更多的“金牌田保姆”,种粮的难题就好办了。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