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佳/文 名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春季备耕、茶苗移栽、采茶制茶……春光萌动中,名山区脱贫攻坚的“春季攻势”已全面启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名山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89户15860人,贫困村42个,2017年全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实现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
立足于“早”,专注于“实”。今年以来,名山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雅安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做好动态监测,精准精细施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项目资金投入,促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2020年全面奔康的目标如期实现。
名山茶园春来早
茶旅融合 脱贫增收路径广
2月28日上午,在双河乡茶叶交易市场,茶农们正在出售刚采收的鲜茶叶。“今年的鲜茶叶最高能卖到100多元一斤,行情比往年好,茶农日均收入可达700-800元,采茶一般30元/斤的工,日均收入也可达200-300元。”双河乡经发办主任陈代红说。
在名山区解放乡,近年来着力推进的茶旅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乡利用近17500亩茶园、7个水库等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了茶产业旅游生态旅游环线;挖掘知青文化,修建了知青文化广场、婚纱摄影基地、名山区乡村振兴教学实践基地等,有力推动了当地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
解放乡人大主席吴荣毅介绍,茶旅融合助农增收效果明显,全乡人平有2亩茶园,按照7000-8000元的亩均收入计算,一个3口之家的年收入能达到4万-5万元。茶产业生态旅游环线建好后,不少茶农转型做“茶家乐”老板,收益更高。
茶旅融合带来的还有更多:自然环境更加优美,生态资源更加丰富;引进了人才,发挥了人力资源优势;聚合了文化资源,实现乡风文明的提升。
名山区扶贫开发局局长朱大峰介绍,为助力产业扶贫,名山区今年明确提出,着力围绕茶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市场化、融合化,持续抓好茶产业提质增效。同时,还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国家级良种茶苗繁育园区、现代农业加工园区、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特色果蔬产业园区、都市农业产业园区等“五园”建设,助推扶贫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创建1个以上5星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采春茶
产业“联”动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在茅河乡香水村3组,茶苗圃里一派繁忙,农户们将刚从地里起出的茶苗装车,运到茶商们指定的地点。
“专合社有苗圃1500余亩,去年11月份起,茶苗迎来销售高峰,每日销量最高可达1000万株,与2017年相比,单株价格增幅明显。”名山区香水苗木种植农民专合社理事长李万林介绍,从品种来看,专合社有常规茶品种10余个、特色品种30个左右,按照“五统一返”机制,即“统一穗条、统一防治、统一扦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两次返利”,促进农户脱贫增收,目前专合社成员增收效益明显,亩均纯利润5万元以上。
2014年,香水村1组茶农冯琳就瞄准商机,成立了苗木种植公司,流转本村土地120多亩,繁育优质茶苗上市销售。
“我们从去年11月开始销售,截至目前有近八成茶苗已出售,主要销往贵州、重庆等地,品种以福鼎大白、福选9号等为主,亩均效益5万-6万元。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村民脱贫增收,全村有贫困户9户17人,公司帮助他们销售茶苗,聘请村民到公司基地务工,高峰期人均创收500-600元/天。有的工人从国庆节能忙到第二年4月,其间有2万-3万元收入。”冯琳说。
笔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名山区产业扶贫模式再创新,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自建本土电商平台1个、建成运营中心1个,依托企业建成114个电商网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持续开展“1+N”模式促精准脱贫。实施“政府+龙头企业+专合社+贫困户+基地”产业链式扶贫,实现42个贫困村村村有合作社,带领贫困户主动发展。三是大力实施 “党建+扶贫”,在42个贫困村打造党建扶贫中心,培育党建扶贫示范项目21个,飞水村“借兔生财”、中坝村“草果种植”、六合村“果蔬基地”、康乐村“脆红李种植”等一批党建扶贫示范项目成效明显。
2019年,名山区将对42个贫困村和5489户15860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围绕“脱贫指标是否达标、问题整改是否到位、帮扶力量是否尽责、项目资金是否落实、贫困群众‘造血’能力是否具备”等五个方面内容,扎实开展“回头看”,着力进行 “回头帮”,做到脱贫不脱帮扶、不脱政策、不脱项目。
朱大峰介绍,名山区将在3月份开展一次“大走访”,摸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按照贫困户实际情况,做好分类管理,进行查缺补漏,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升。
蒙顶山茶园春色
培育新业态 产业扶贫提质增效
2018年以来,名山区产业扶贫有支撑,做强以茶为引领的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1+7+N”茶产业经济带建设,建成1条69公里的生态茶文化旅游经济产业走廊,在走廊沿线打造了水韵茶乡—茅河、骑游茶乡—红草坪、科普茶乡—牛碾坪、酒香茶乡—官田坝、梯田茶乡—骑龙场、浪漫茶乡—月亮湖等7个精品茶旅融合发展组团。同时,在种茶区建设特色产业走廊,积极发展培育新业态,在沿线培育了“N”个休闲农场、茶家乐、茶庄、民宿等,辐射带动沿线12个乡镇近17.8万茶农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建成建山—城东猕猴桃产业走廊、百丈—红星家禽家畜养殖产业走廊、马岭—前进脆红李产业走廊,实现产业发展全域化,贫困村特色产业全覆盖。
如今,茶家乐、民宿、乡村酒店等新业态,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利器”。
2月28日,在双河乡骑龙村2组,一间名为“玩土茶谷”的民宿在一片新绿的茶园中若隐若现,骑龙村4组村民、“玩土茶谷”的“管家”尹莉正热情地邀请来客品尝今年刚采的新茶。
“我们利用茶农原来的宅基地,由村集体出面集中流转,邀请专业公司来打造提升,农户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公司也能更放心地投入发展。‘玩土茶谷’目前有4间房屋对外出租,今年2月14日开张营业以来,几乎每个周末都客满。客户们的评价都不错,觉得这里更温馨、更安静、非常适合休闲小住。”尹莉说。
在骑龙村3组,“栀子院”民宿开发了小菜园、自助烧烤、柴火鸡等新“卖点”,因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前往入住的外地客人络绎不绝。
“据统计,骑龙村已有3所民宿10个房间投入运营,周末常常爆满。今年村里将继续新增民宿3-4家。”双河乡经发办主任陈代红介绍道。
据悉,2019年,名山区将继续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把脱贫攻坚作为现阶段乡村振兴的特殊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就业增收、培养本地人才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名山区将不负重托,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干劲,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