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以包容性绿色发展 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24-09-29

  (黎元生 闫玄)乡村是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以包容性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就是要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系统规律,既要着眼全局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乡村振兴,也要立足乡村空间单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绿色转型和社会和谐发展。

  习近平同志始终心系“三农”、情注民生,善于运用系统观念谋划和推动乡村包容性绿色发展。在福建,他提出“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三进下党”现场办公,以历史的耐心和恒心推动贫困乡村精准扶贫、绿色减贫。在浙江,他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万工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造就万千美丽乡村。这些生动实践都蕴含着习近平同志对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深邃思考和科学谋划,彰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深刻认识和系统观念方法的娴熟运用。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它涉及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要求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更好促进乡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机统一,让和美乡村发展更含“绿度”、更有“温度”。

  坚持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旨在夯实和美乡村的生态根基。当前,我国城乡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尚未贯通,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降碳减污协同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任务依然艰巨。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中心,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固优势促提升,因地制宜、分区施策,找准切入口和突破口,开展乡村多要素多方位协同治理。加强乡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集污水、垃圾处理处置设施为一体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旨在增强和美乡村的发展后劲。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强、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乡村休闲产业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乡村排斥性风险加剧农民收入分化。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绿色”“特色”“成色”上下功夫,拓展“生态+”模式,形成“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数字”等乡村产业新业态,探索乡村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围绕全产业链布局科技特派员,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深度融合,健全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旨在提升和美乡村的品位。当前,我国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精神文明建设仍有诸多薄弱环节,存在着文化设施落后、陈规陋习、坑农害农事件等问题。要坚守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魂脉”和“根脉”,因地制宜探索特色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新路,推动传统文化活态保护、活态传承和活态发展,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和活力。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和原生态自然环境,充分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及其内涵,把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对自然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旨在稳固和美乡村的组织保障。当前,我国乡村人口流动加剧、职业分化明显,利益诉求更加复杂多元。要加强党组织在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瞄准和聚焦乡村基层党组织“散”、基层综治负担“重”、村民自治手段“少”等重点难点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深化改革,构建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依托、以智治为支撑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作者黎元生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闫玄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