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白玉突围——位于川藏交界处的高原县如何扬长补短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09-25

有多大?

辖区面积10591平方公里

有多远?

距离成都848公里

记者王怀 王国平 吴忧 宁蕖

白玉县在哪?
  沿国道317线行驶至甘孜州甘孜县,拐入一条曲径通幽的县道,一路穿越峡谷、森林,直至看到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就意味着白玉县到了,这里已是川藏交界处。一组数据,更直观反映出白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现状:距离州府康定582公里,距离省会成都848公里。
  白玉县有什么?

在1059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白玉县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绿色矿产和历史悠久的民族手工艺、珍贵的畜禽遗传资源,这里几乎“浓缩”了康巴地区的精华。
  白玉县该如何突围?

白玉县委书记刘堰接受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白玉县将不断发挥资源优势,扬长补短,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将身处川西北腹地的白玉县打造成川藏交界处的一颗明珠。

未命名-1.jpg

白玉县环境优美,宛如镶嵌在川西北高原的一颗明珠。(本版图片均由白玉县委宣传部提供)

民生短板的突围

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公共服务如何做到“均衡可及”?
  一辆搭载“DR系统”的便民医疗车,今年以来已经行驶近2万公里,轨迹遍布白玉全县16个乡镇,让4万余名群众享受到了免费诊疗服务。这辆医疗车来自白玉县人民医院。“DR系统”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的一种新技术。同时,医疗车内还可按需配置B超、心电、生化、采血、妇检等其他检查项目设备。
  从这辆巡回医疗车的行驶轨迹,可以看出白玉县的基本特征:辖区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近半乡镇属于纯牧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公共服务要“均衡可及”,难度不小。
  “搭载‘DR系统’的医疗车相当于一个小型移动体检中心。”白玉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彭蓉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偏远牧区居民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白玉县从“看得见”“抓得住”的民生短板入手,让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先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再梯次推进医疗资源下沉,是符合白玉县实际的。”彭蓉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对口支援等力量的帮扶下,白玉县人民医院已经建成危急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孕产妇救治中心、血透中心、重症监护中心等科室。“白玉县人民医院是二甲医院,但很多科室达到了三甲标准。”彭蓉说。
  除了硬件,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在同步推进。白玉县人民医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孜医院签订师带徒协议,组织医护骨干分批次上挂研修。为推进医疗资源下沉,该县制定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下一步,白玉县将优先选择两个基础较好的乡镇卫生院,通过上挂下派人员等方式,推进医共体建设,逐步覆盖全县。
  和医疗服务先“提质”再“扩面”的做法不同,在教育领域,白玉县选择了先扩大基本覆盖面,再提升教育质量的路径。
  基于县域内牧区群众居住分散,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困难的状况,白玉县提出“集中办学、效益办学、规模办学”的方针。白玉县原有两所小学、4000个学位,2019年又新建了农牧区集中办学寄宿制学校,新增了3000个学位。
  目前,白玉县又启动了县二中建设,规划学位1650个。此外,依托“组团式帮扶”等力量,该县还开办了“临安班”“武侯班”等合作办班的班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白玉县的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未命名-1.jpg

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白唇鹿。

尴尬处境的突围

不在热门旅游线路上,如何将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用到极致?
  车辆行驶在白玉县境内,目光所及,皆是绿色。
  “生态,是白玉县的优势,也是发展底色。”白玉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曲批向调研组提供了一组数据:全县有天然草原855万亩,区域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85.5%;森林面积53.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7.72%,活立木蓄积量6920万立方米——这些数据均位居全省前列。
  多年来,白玉县始终将生态保护工作放在首位。截至2024年,白玉县已经有效管护集体公益林和集体天然商品林22.10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6万亩。此外,对境内的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6个自然保护地严格落实保护措施。2011年,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唇鹿为537只;2022年,保护区内的白唇鹿数量已达1000至1100只。
  但与甘孜州内其他兄弟县域相比,白玉县这些美景的知名度并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白玉县交通的通达性不够,我们离省会成都800余公里,且不在国道317线和国道318线等热门旅游线路上。”白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呷绒志玛说。
  一边是美景如画的自然生态,一边是地处偏远的尴尬境地,如何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白玉县探索出“连接线”模式。
  先看“主动脉”。白玉正好夹在国道318线和国道317线这两条进藏大道的中间,近年来该县重点在连接两条国道的甘白路上做文章。经过提升改造后,全长约220公里的甘白路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自驾县道”。
  打通“主动脉”,“路沿经济”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位于甘白路旁的安孜乡门马一村,在2021年底集合村集体经济资金成立了合作社,截至2023年底,合作社已经实现分红21万余元。
  另一条“连接线”省道458线也于去年正式投用,在该线路旁的赠科乡,一处商业综合体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商家即将入驻。未来,这里将成为自驾游客的重要“驿站”。
  同时,“毛细血管”正在不断延伸。白玉县已先后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乡镇100%通油路,建成产业公路16公里,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49.887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29.2公里,完成索改桥10座,整治次差路78公里。
  随着道路的连接性逐渐提高,白玉县的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正成为发展资源。
  拉龙措古冰漂湿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察青松多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巴巴沟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在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的同时,努力让更多人领略到白玉的生态之美;在河坡镇普马村,借由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这一非遗项目,传习所、文化艺术博物馆、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纷纷落成,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体验。更多农牧民进入传习所、扶贫工坊成为工匠,他们搞直播、接待游客,技能和收入不断提升。另外,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白玉段建设为契机,推进沙马乡德西村“红泉谷”项目建设,持续打造“红军长征最西端”红色文化品牌。
  交通加文旅,正成为白玉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连接线”。

未命名-1.jpg

白玉县昌台牦牛园区。

产业结构的突围

地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如何重塑与优化产业结构?
  在白玉县麻邛乡呷村,依托四川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周边2个乡7个村的村民大多在此务工。走近矿区,满目苍翠、建筑错落有致,一改人们对矿山尘土飞扬、满山荒芜的固有印象。
  这座潜在资源价值达200多亿元的“金山”,曾是白玉县的支柱产业,但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的压力随之而来。对于地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白玉县而言,更需格外重视。
  2017年,鑫源矿业公司开始实施“绿色矿山”建设,2019年,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绿色矿山建设不仅仅是对矿山进行复垦和绿化,更是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矿山设计、建设、生产全过程的复杂工程。下一步,我们还将实施矿区整体生活废水统一规划处置等项目。”鑫源矿业公司负责人表示。
  距离呷村矿167公里外,是叶巴滩水电站建设现场,一座宏伟的大坝已经浇筑完成。
  来到叶巴滩水电站工程部,调研组看到一条条崭新的道路已经建成,靠着出租房屋、开设餐馆,周边居民已经享受到了电站建设带来的红利。
  2023年,工程部所在的盖玉镇苏日村成立了一个“房屋和门面出租联合社”,集合村里的21间闲置房屋,每年靠着租金就能挣到64万元。
  “发展得太快了。”谈起电站建设以来的变化,苏日村村民阿多感慨万千,“以前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现在这里比镇上还繁华,年轻人也回来了。”
  白玉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扎西达吉说,近年来县里结合自身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抢抓清洁能源的发展机遇,水电、光伏、电力输出通道建设等项目顺利推进。总投资80亿元的达伊柯16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7年实现投产发电;总投资120亿元的波罗水电站,计划于2025年初开工建设,2031年完成建设;总投资40亿元的800千伏换流站,计划2025年投产,建设运行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近400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如火如荼,特色农牧业也在不断优化。昌台牦牛是白玉本地牦牛的优势品种,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为防止因近亲繁殖、粗放养殖等原因造成品种退化,白玉县举办多届“牦牛选美”“种牛异地换公”“牦牛挤奶”等民俗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昌台牦牛的“保种”工作中。
  为打造昌台牦牛的种业“芯片”,白玉县还布局建设了中国昌台牦牛良种繁育园区,截至目前,园区的核心场、扩繁场、育肥场等各类建筑已经完成建设。
  “我们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功能定位,坚决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政治责任,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刘堰说,在此基础上,白玉将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让城乡融合发展的成色更足。

切片

沙马乡吃上了“铁路饭”

记者 王国平 宁蕖)“乡里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很多年轻人都回来了。”白玉县沙马乡党委书记扎西指着前方的一处项目工地对记者说。这处项目工地属于川藏铁路白玉段,其中白玉站设在沙马乡。
  沙马乡距离白玉县城100多公里,交通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一大瓶颈。近年来,白玉县着力破除交通瓶颈,沙马乡受益颇多,特别是川藏铁路的修建,让沙马乡群众有了更多盼头。
  扎西说,随着修建川藏铁路的工人的到来,乡里的民宿、餐饮也兴旺起来,“大家提前吃上了‘铁路饭’。”
  沙马乡党委所在地德托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洛珍塔英对此深有感触。“2021年我刚来的时候,村里只有一家很小的小卖部,因为顾客少,很多商品都过期了。”洛珍塔英说,现在村里不仅新开了3家超市,还有了烧烤店、KTV等新的消费场景。
  依托川藏铁路,沙马乡还在提前规划文旅产业项目,挖掘特色萨玛文化资源。
  在距离白玉站不远处的一座山上,有一处宋元时期德格土司的建筑遗址,也被称为萨玛王朝遗址。遗址旁的展示厅里,摆放着出土的陶瓷、砖块等文物。去年,沙马乡专门组建了萨玛王朝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工作专班,通过查阅大量藏汉史籍、探访民间老人、搜集民间故事等方式,完成了关于萨玛王朝的文献整理工作。
  兼任白玉县作家协会主席的洛珍塔英也是专班成员,他一方面通过写文章宣传萨玛文化,同时积极配合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现场考察萨玛王朝遗址。今年6月,来自四川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的三位知名教授通过实地调研和多方考证,写成关于萨玛王朝的论文。
  “很多游客了解到这处遗址的文化魅力后,特意远道而来参观。”扎西说,在萨玛王朝遗址周边还有沙马吼泉、沙马七星海等自然和文化景观。今年8月,沙马乡还举办了魅力竞演赛事,包括传统服饰展示、锅庄舞蹈、赛马等活动,这些都是萨玛文化的组成部分。
  “交通逐步畅通,为沙马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川藏铁路的建设,将成为乡里发展的重大机遇。”扎西眼里充满了期待。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