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援非党员杨华德:稻浪千重,路远情长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4-07-05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刚刚过去的6月,杨华德忙得不可开交,他前脚刚弄完布隆迪共和国布班扎省林格四村等地杂交水稻示范田的收获工作,后脚就飞往日内瓦出席“WTO 与粮食安全”国际会议交流经验。
  这位年过60岁、党龄37年的威远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是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选派的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本该退休的年纪,他仍置身非洲大地的稻田,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在11年农业援非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他,今年荣获了“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未命名-1.jpg

援非党员杨华德(右)。

希望之“种”从小埋下扎根“三农”积蓄力量

“我读初中时,我们村里的水稻产量很低。后来,县上派了一个农业技术员来。当年村里的水稻产量就翻了番,大家终于吃上了饱饭。”作为农民的孩子,杨华德对自己幼时挨饿的经历记忆犹新。在亲眼见到农技专家运用专业知识造福村民后,“成为农技员”的梦想,便在他的心间种下——他也要靠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吃饱饭。
  1983年7月,杨华德从绵阳农业专科学校毕业,正式加入农技“大家庭”。他开始奔走在田间地头,围着老农技专家“打转”,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本领。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他前往广西农学院攻读研究生,专注修炼“本领内功”。1989年学成归来,他又一头扎进“三农”事业中,从事杂交水稻科研工作。
  四川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派遣专家参与非洲农业发展,是全国农业援外历史最长、派出专家最多、取得成 效 最 大 的 省 份 之 一 。2013年,杨华德被选为我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援非高级农业专家。
  “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打伞。”当援非的机会摆在面前时,杨华德没有丝毫犹豫,首站前往莫桑比克。2015年,莫桑比克援助工作结束,他和其他七位同事申请加入为期三年的中国援布隆迪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并担任组长,从此开启了全新的旅程。

“泥腿子”丈量“试验田”沃野躬耕“东方魔稻”
  农业农村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三期)南南合作项目四川农业专家组组长张小强曾评价,布隆迪是农业援非的“ 硬骨头”。它长期被联合国列入58个重度粮食危机国家名单,是非洲大陆饥荒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抵达布隆迪的第一天,杨华德就被道路两旁破旧的民房和赤着脚乞讨的孩子震撼。下乡之后,他发现大部分人家每天只吃一两顿饭,且只能吃木薯或者玉米,“还吃不饱。”为了让非洲朋友填饱肚子。杨华德和专家组同事们走遍了布隆迪的15个水稻种植省份,2016年起,为当地选育(含引进)审定新品种7个,将杂交水稻种植成功推广至布隆迪14个省。他们的到来促进布隆迪水稻单产由每公顷 2 吨左右(约每亩133.33公斤),上升至每公顷9~10吨(约每亩600公斤至每亩666.66公斤)。杨华德牵头实施的杂交水稻示范村项目获第三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编写《布隆迪水稻》专著,为布隆迪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技术农民。
  2022年,布隆迪总统为杨华德亲授“国家功勋成就奖”,他成为了被布隆迪总统授予此奖项的第一位外国专家。正如杨华德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时,颁奖词写的那样:丝绸包裹的种子,来自中国,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黄皮肤汉子的执着,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稻浪千重,路远情长。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