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赵颖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
“以往村里的农民夜校每次开班,我都因为白天太忙,很少去参加。现在夜校办到了组上,忙完农活就能参加,所以每次上课我都去听了,感觉技术知识有了很大进步。”日前,在眉山市东坡区广济乡连鳌村6组举行的农民夜校课堂上,刚听完农技专家讲解的村民瞿强均感觉颇有收获。
资料图片
连鳌村地处东坡、丹棱、蒲江三县(区)交界的偏远山区。村党支部书记管建华介绍,自从原来的连鳌、水库、黄峰三个村合并以后,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面积达14.5平方公里,649户村民散落居住在各个山坳山坡上。近年村上开办的农民夜校,坚持从政策宣传、法治讲座、技术培训、家风教育、典型交流等方面进行授课,成为了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技知识水平的重要载体平台。
“但过去村夜校集中授课也存在短板。”管建华说,原因就在于山区地形条件复杂,村域面积偏大,多数住户离村“两委”办公室较远,而且都是弯弯拐拐的山路,其中居住最远的村民到村夜校要走10余公里的路程。以往村夜校定期授课时间大多选择在白天,但一般通知的是上午9点开课,而实际等到10点钟以后也不能完全到齐,这样真正授课时间就只有一个半小时左右。不仅授课时间不能保证,而且大多数家里来听课的都是不怎么“管事”的老年人,他们往往听得不是很明白或者根本没有听懂,即使听懂了一些,也因为不是家庭主劳,回去也没怎么发挥作用。而真正需要听课和听得懂课的青壮年劳力,却因为白天事务繁忙,没有或很少到夜校上课。
于是,当地就有人将村夜校称之为“老年校”,该来听课的主要劳力没来,可来可不来的却来了。而且坡陡弯多路远,老年人来听课还很不安全。
如何使村夜校办出特色与成效?自2018年3月以来,连鳌村在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从全村面积大、住户离村远、集中授课难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将村农民夜校延伸至各村民小组开办的有效途径,即以每个村民小组群众相应比较集中的农家院坝为场地,将授课时间从过去的白天调整为当天下午或晚上,以便于忙完农活的村民就近参加。在师资力量上,除坚持仍由乡村干部、农技专家、致富典型等授课的格局不变外,还进一步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直观讲解技术要领,现场互动交流。村民们反映:“这样的夜校教育效果就很好,大家都愿意和有时间来听。”今年40岁的村民瞿强均告诉笔者:“自从夜校办到组上,现在每堂课我都没缺席,按照农技专家讲的去做,我种植的1100株果树全年收入不下30万元。”
总结推广连鳌村的经验做法,广济乡结合全乡不同村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把办好村级夜校与向组延伸办夜校结合起来,创新夜校办学模式,提高农民教育效果,有效提升了农民素质,促进了水果、旅游、养殖三大产业融合发展,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增收25000元,比上年增加9%。
据介绍,广济乡探索村级夜校向组延伸的做法,经过总结和完善,下一步还将逐步在全区各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