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西充:一个农业大县的绿色革命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7-07-24

001.jpg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萍 张瑞灵 张小星/文 鲍安华/图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主攻农业供给质量,擦亮金字招牌,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日,四川经济日报记者走进市州,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正在发生的新变化,在蓬勃的生机里触摸农业农村正在萌发的新动能。即日起,本报持续推出“农业供给侧改革 四川进行时”系列报道,聚焦亮点,挖掘经验,敬请关注。

        一个传统农业县,境内无江河舟楫之便,地下无矿产资源之利,县域经济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当前全社会的关注焦点,事实上,市场不缺农产品,缺的是消费升级所需的农产品。如何对接需求,从源头出发,让自家的农产品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产业发展不是孤立的,如何依托农业优势,做好“融合文章”,使农业结构得以调整,农业综合效益得以体现,农民收入得以增长?

        这些问题,都可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找到答案。

         一场夏雨后,满目清新。

        西充县多扶工业园内,四川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门前停着几辆货车,一箱箱金针菇、杏鲍菇刚从生产线上下来便被装上车。几个小时后,这批金针菇、杏鲍菇将出现在成都、重庆等地的农贸市场,尽管价格高出同类产品,但颇受市场青睐。青睐原因很简单——“生态”“有机”“食用安全”。

        西充县的农产品俏销市场,星河不是个例。二荆条辣椒、龙兴富硒猪、百科牛奶猪等“西充造”有机农产品,不仅畅销北上广深港澳等地,还远销日韩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西充作为川北的一个农业县,其农产品为何让市场如此看好?这源于十年来,西充持续以“生态为基、有机引领”为方向,推动传统农业转型现代农业,实现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由此,西充先后收获“唯一纳入成渝经济区规划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有机农业亚洲科研基地”和“亚洲有机农业技术研发中心”等荣誉。目前,西充有机农业规模稳居中国西部第一。

        这场由农产品绿色革命带来的嬗变,正在推动传统农业县的西充,走向“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三位一体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样本之路。

1.jpg

        “干”字当先

        十年接力 专注绿色发展之路

         地处嘉陵江流域,属浅丘陵地貌的西充,多年秉承农业兴县战略,全县无污染、生态好、农业基础厚实——这是西充的核心资源禀赋。

        如何化资源优势为发展胜势?答案是“绿”中谋变!

        2008年,西充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一场土地上的绿色革命由此在西充拉开帷幕。

        2009年,西充提出并实施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2010年底,西充制定“十二五”规划,将有机农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旋律;2016年10月,西充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全域建设“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战略目标,明确将努力把西充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发展协调、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公园”。

        “过去,西充是传统农业县,工业几乎为零,三产举步维艰,是川东北典型的农业县、财政穷县和省级贫困县。”西充县委书记陈泽斌表示,近十年来,西充历届党委政府班子深刻认识到,要突破困境,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繁荣,最科学也是最切实可行的路径,就是保护和利用好西充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以绿色发展为指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十年接力,一条以有机农业为支撑的绿色发展路径日渐清晰——“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是总目标,“三产”融合、“三化”互动发展是路径,“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乡村旅游为拓展、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是特色。

        十年砥砺,西充有机农业体系稳步构建,形成畜禽、果蔬、粮油、蚕桑四大优势产业,建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00个,面积16.3万亩,其中10.8万亩基地、5大类100个品种通过有机认证,有机规模位居西部第一,有机农业及关联产业年产值达30亿元。如今,西充已具有健全的有机农业发展保障体系,规范的有机农业生产管理体系,严格的有机农业质量监管体系,完善的有机农产品营销体系和有机农业效益共享体系。

        在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西充县委提出打造“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与“以中国西部绿谷”“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示范标杆”的发展目标一脉相承。通过全域规划,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奋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的“西充梦”。

2.jpg

        “优”字为本

        有机引领让“西充味”飘香四海

        “航粒香米今年什么时候可以预购?”7月18日,西充县观凤乡航粒香米业公司老板黄永锡又接到老顾客的催单电话。“航粒香米”是黄永锡种植的生态大米,每公斤售价近40元,尽管比普通大米贵很多,但每年大米在上市之前都预售近半。

        “食品安全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有机水稻让消费者更放心。”黄永锡说,有机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作物生长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

        黄永锡算了一笔账:常规水稻亩产约450公斤,企业按每公斤3.26元回收干谷,每亩的产值约1467元;有机水稻亩产约300公斤,企业按每公斤8元回收,每亩产值约2400元,比常规水稻高出近1000元。9年前,黄永锡把销售白酒赚得的钱全部投进来,在古楼镇租了400亩水田,搞规模种植,随后创建了航粒香米业公司。

        无独有偶。距离古楼镇航粒香米基地十数公里的充国香桃基地,香气扑鼻的香桃掩映在碧绿的桃叶间,红绿相间,煞是好看。

        9年前,充国香桃“掌门人”高元斗返乡创业,投入200多万元发展充国香桃。9年后的今天,香桃基地种植面积近万亩,充国香桃合作社会员300多人,充国香桃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论证,产品畅销成都、重庆、广州、北京等各大城市。“有机产品的身份,是充国香桃最大的价值所在。”高元斗告诉记者。

        航粒香米和充国香桃两大优质农产品的发展,是西充立足自身优势,以有机为引领,以市场为主导,有效联通供给和需求两侧,引导农业产品结构向“绿色”“优质”调整的缩影。

        近年来,西充以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为统揽,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中法农业科技园、返乡农民创业园等平台,围绕有机粮油、有机畜禽、充国香桃、西凤脐橙、二荆条辣椒、充国香薯“2+4”特色产业,建成有机农业基地13.3万亩,优质农产品基地35万亩,现代农业基地20万亩,亿元标准化示范园区12个,98个品种、9.8万亩基地通过有机认证。

        不仅如此,西充还创立了“西充有机荟”区域品牌,注册涉农商标186个;创建培育了丰源禽蛋、牛奶猪、航粒香大米等特色有机农产品品牌63个和“西充黄心苕”“西凤脐橙”“充国香桃”“西充二荆条辣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农产品商品化率超过30%。先后引进森肽集团、天盛竹业、红鼎天辣椒等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14家,培育龙兴、百科、航粒香、茂源、金科、广绿等农产品生产型企业105家。在品牌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西充有机农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加快了该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步伐。

        与此同时,西充通过兴办桃花节、品果节等,以节会友,并通过“互联网+”,让“提篮小卖”的农产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并成功打入日韩和东南亚市场。

4.jpg

        “绿”字打底

         生态为基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

        “我们的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无添加,可以生吃。”星河生物科技总经理尹相力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包刚下线的金针菇撕下一根放到了嘴里。

        金针菇敢生吃,是因为整个生产环节都没污染——利用程控恒温技术,实现了原材料优选、拌料装瓶、高温灭菌、接种、菌丝培养等十大流程自动化生产,菌类生长由电脑全程控制和记录,做到了生产全过程绿色环保。

        绿色环保不只体现在生产过程。在西充广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果蔬园,品种丰富、来自台湾的高端果蔬“吃”的可不一般。“这是一种用黄豆、红糖和菌种发酵而成的肥料。”公司总经理李义洋说,这种有机肥不仅能增加土壤肥效,还能缓解土壤的板结,并化解原来土壤中各种有害物质,种出的蔬果口感好,市场供不应求。

        要生态,先“养土”,广绿从源头杜绝了污染。

        “有机生态是西充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西充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依托。”西充县委副书记、县长孙骏告诉记者,为此,西充以生态为基,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逐步建立完善从前端到终端全过程的监管体系。

        前端,大力推广有机种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源头上确保产品的安全。

        末端,加强监测把控。西充对照有机食品国家标准,组织专家编制充国香桃、西凤脐橙、充国紫薯等有机农产品地方生产标准40项,并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市质监局发布施行。

        坚持标准生产的同时,严格管理投入品,特别是对有机肥、生物农药实行统购统销;严格操作规程,执行有机标准生产;严格生产记录,做到质量可追溯;严格“三诱、一防”即:灯诱、光诱、色诱、生物防控,积极防控病虫危害。

        在规范认证程序方面,坚持企业自愿申报、有机办审核推荐、认证公司颁证确认。对存在环境监测不达标、产品自身不合格、生产规程不对路、生产记录不健全等问题的基地不予推荐认证,并实行淘汰、退出机制,有力保障认证质量。

        此外,西充成立了西充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乡镇质检站、企业检测室三级联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对于企业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有机办会同相关机构不定期抽检,一旦发现问题则会列入“黑名单”。

        多措并举下,西充县围绕打造“示范全省的绿色工业集聚地”目标,基本实现了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循环、资源利用高效、污染治理集中、基础设施绿色、运行管理规范的“绿色、循环、低碳、高效”发展模式。在招商引资上,注重引入延长产业链或“补链”项目上,推动产业循环发展。

        “新”字引领

         三产融合建“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

        被誉为“中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的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村,是一个集现代农业、新村建设、乡村旅游、配套改革“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新村。全村80%的村民当上了产业工人、老板和服务员,腰包也鼓了起来。人均年收入从2009年的不足3000元到如今超万元,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了飞跃发展。

        在西充“四位一体”战略中,与现代农业并列的,正是乡村旅游。

        在有机为媒、三产互动互融思路下,西充“有机产业+观光体验+农家休闲”模式的现代有机农业正向纵深推进。

        目前,已建成古楼桃园新村等核心景区,基本形成“三山两湖两村一故居”百里乡村旅游环线,“古楼桃花节”“双龙桥台湾水果品鉴节”更是蜚声远近;从“南充市第五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到“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从“首届啤酒节”到“美丽金秋乡村体验节”,再到首届玫瑰节……旅游大戏在西充轮番上演,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田园变花园,乡村变景区。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有机产业的蓬勃发展,荣誉纷至沓来。2015年8月,西充凤鸣镇双龙桥村获国家旅游局“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美誉;2016年5月6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上,西充再捧回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桂冠……“国字号”旅游光环背后,是闪闪发亮的有机招牌。过去的农业大县,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成为旅游强县,乡村旅游让千年古县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机旅游”已经成为西充县的新名片。

        十年绿色革命,西充发展实现跨越。面向未来,西充提出:全域建设“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发挥农业优势兴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农庄、农业主题公园、农业观光园区,实现园区变景区、村庄变农庄、产品变商品。旅游三产上,以建设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引领,发挥旅游三产连接城乡、带动城乡的作用,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特色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进三次产业融合,三化互动发展。

        “建设‘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重要抓手就是继续大力发展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建设南充市‘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核心基地,打造‘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陈泽斌透露,“十三五”期间,西充将建设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价格发布、标准制定和交易集散“五大中心”;到2020年,全县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认证基地达到20万亩,认证品种达到100个以上,有机农业覆盖面超过30%,有机农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