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这个试验区如何“消底”“提低”? ——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蹲点调研记⑥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3-12-29

记者 方小虎 张守帅 罗向明 张雨)今年以来,攀枝花组织基层力量开展了一项覆盖全市的摸排行动,主题是聚焦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按照试验区建设目标,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12月底,记者前往攀枝花市东区弄弄坪街道,西区清香坪街道、河门口街道,仁和区太平乡、前进镇蹲点,实地了解当地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特别是实施“消底、提低、扩中”行动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调研发现,居民收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在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必须聚焦特殊群体,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多措并举促增收。构建“橄榄型社会”,“提低”“扩中”是关键,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探索建设利益联结紧密的抱团型“共富体”,推动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而衡量富裕的标准不只收入这个维度,在“消底、提低、扩中”过程中,还要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

未命名-1.jpg

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高峰村石窝铺全景。记者 罗向明 摄

1 精准摸清“家底”

用好脱贫攻坚积累的经验做法
  12月23日中午,攀枝花阳光明媚,东区弄弄坪街道大地湾社区广场传出阵阵欢笑声。连日来的降温天气,让当地不少市民都穿上了薄羽绒服。
  “社区是城市发展的底部支撑,共同富裕的底部在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体。”大地湾社区党委书记秦晓祺很熟悉“底部”的情况:社区现有低保户127户172人、低保边缘家庭3户5人。“降温前我们就组织党员、网格员和志愿者对困难家庭进行走访,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大地湾社区在东区颇具典型性,在此居住的企业职工多、退休人员多。东区城镇化率超过99%,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16元,距攀枝花全市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万元的阶段性共富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消底”的帮扶对象是谁,纳入“提低”范围的群体数量有多大?摸清底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东区把曾经的脱贫攻坚战当中“一户一画像”的“战法”应用到“消底”“提低”工作中,组织开展入户调查,按照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1万元至10万元、10万元至50万元、50万元以上等档次做好“描摹”,为分段分类施策促进共同富裕打牢基础。
  东区区委副书记韩德说,一些家庭因病、因残、因无劳动能力或是遭遇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导致生活困难,“‘消底’就是用兜底的办法帮扶好这些困难家庭。”前不久,东区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710元/月·人调整到800元/月·人,力争在2024年实现“消底”。
  “消底”的难点在于“动态清零”。韩德坦言,东区常住人口41万余人,逐户建立台账的难度较大,并且居民对收入数据相对敏感,这将影响摸排的精准度。“破题之策是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增加主动发现渠道,建立预警机制。比如,当居民家庭发生大额医疗保险报销时,社区就要去核实是否导致生活困难、是否属于社会救助保障范围。”
  “提低”是要促进年收入在1万元至10万元的家庭增收。这部分群体在东区占比40%左右、在西区占比55%左右,推动他们家庭年收入迈上10万元台阶,也就达到了“扩中”的目的。因此,“提低”“扩中”被认为是通向共同富裕的“路”和“桥”。
  攀枝花市锁定低技能从业人员、偏远地区和非中心乡(镇)农户作为“提低”重点,分别制定稳就业、稳创业、稳生产经营等政策措施;同时,强化对家庭成员中的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技术工人、高素质农民工和农户的激励,引导创新创造、鼓励勤劳致富,逐步扩大中等收入家庭规模。

2 突出产业抓手

探索形式多样的“共富体”
  “看,我们这里冬天下雪。”在仁和区前进镇高峰村,村党支部书记褚文华一见到记者,就拿出手机照片展示。在很多人看来,高峰村是距攀枝花市区最近的避暑、赏雪之地。
  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的“三峰两山”地带,过去曾是仁和区贫困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如今也是“消底”“提低”任务较为艰巨的区域。
  2021年7月,褚文华带领村民发展农文旅项目,向上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引入社会资本提升配套服务能力,成效有喜有忧。喜的是去年涌入5万人次游客,打响了名声;忧的是由于缺乏消费场景,村民的腰包还没鼓起来。
  “外出务工赚的钱在村民的收入中占比较大,但这几年占比增长没过去那么快了。”褚文华说,村两委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提高农业收入占比。
  “抱团”是一个做法。村上采取“集体+农户”模式流转零散土地种植高山蔬菜,农户在1.5亩土地上轮作种植的农产品销售后所得的年收入最高近5万元。发展民宿、农家乐也是一种探索,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还帮助村里开发“高峰十二风味”菜品,售卖“高峰腊肉”,逐渐带动村民的积极性。
  仁和区太平乡先锋村与高峰村一山之隔。记者看到,山脚的地块有的立着干枯的玉米秸秆,有的却是长势旺盛的中药材,对比十分鲜明。先锋村党支部书记何先明揭晓原因:因为干旱少雨,村民只在大春种植玉米,去年以来试种滇红花取得成功,部分农户实现向“一年两季”种植转变。
  “实践证明,种植滇红花亩均产值4000元以上。”何先明说,过去村上试种红果参、火龙果、释迦果都以失败告终,影响了村民积极性。这次由党员干部带头试种耐旱、易种、经济价值高的滇红花,今年全村种植规模扩大到110多亩,预计明年会扩大到400亩。
  太平乡正在探索建设“共富体”。乡上促成6个行政村联合成立集体经济投资公司,下设4个子公司负责项目建设、农资经营、水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服务。“投资公司只监管财务、人事等,不干预具体业务,招聘经营管理团队‘操盘’。”乡长海维洋说,通过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预计今年保底分红70余万元,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可突破10万元。
  乡村有形式多样的“共富体”“共富联盟”,城市社区盘活闲置办公楼等资源打造“共富综合体”“共富空间”,攀枝花各区县积极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新路子,在做大产业蛋糕中促进利益共享,呈现出共富路上的新活力。

3 调动社会互助积极性

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美好生活需要
  电视剧《火红年华》的重要取景拍摄地“高家坪”就在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街道河门口社区。这里燃烧过三线建设的激情岁月,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情况发生变化,这里逐渐成为共同富裕的短板所在,低收入人员占到社区人口总数的60%。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高家坪”26栋三线建设职工宿舍原本纳入拆迁范围,后来考虑到其历史价值和可开发性,连片的“红砖房”被保留下来,3个多月后被《火红年华》剧组选中。如今“高家坪”三线特色文旅融合项目正加快升级改造。
  这段经历给河门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朱冠军带来两个启示:一是街道有1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3处市级历史文化建筑,可以创造性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优势;二是攻克“消底”“提低”中的难关险阻,需要发扬好传承至今的三线精神,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聚力推动共同富裕。
  河门口社区正在“细微处”发生一些变化。爱心企业带头捐款成立全市首个社区慈善共富基金,累计筹集资金、物资共21万余元。有些餐饮企业推出公益爱心菜品,捐出一定比例的销售款用于慈善事业。西区创新的“群众说事、干部说理、法官说法”“三说会堂”经验做法,在河门口社区增加“五老”说和、社会组织说帮机制,探索多元联建调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新模式。
  在攀枝花干部群众看来,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不单单是收入问题,还要把促进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结合起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什么是完整社区?西区清香坪街道杨家坪社区是全省试点之一。社区党委书记孙雯晴带着记者“完整”走访社区各功能板块,从日间照料中心到邻里中心,从老年大学到长者餐厅,再到乒乓球室、舞蹈室……集公共安全、社会福利、养老服务、娱乐休闲、文化体育、科普教育等服务于一体的完整社区展现雏形。
  一花独放不是春。由全省试点到在人口密集社区全面铺开,西区正依托镇(街道)现有设施,加快推进家门口的服务综合体“共富驿站”建设,让“消底”“提低”更有效果。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