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田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安州区界牌镇全面落实“田长+网格员”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机制,切实将“田长制”落实到“田间地头”,实现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无缝管理,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真正做到“良田姓粮、农田姓农”。
落实“守田人”,健全体制机制。将全镇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设置网格,全面建立“镇、村、组+多元网格联动”体系,分网格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明确各级田长及责任单位工作职责,分“宣传动员、推进实施、常态化坚持”三个阶段,对“田长制”工作具体进度作出安排,促进“田长制”落实落细、落地见效。在全镇设立镇级田长9名,其中镇级正田长2名,镇级副田长7名,村级正田长7名、网格员11名。
压实“护田人”,常态巡视巡查。通过加强宣传,提升群众耕地保护意识,利用村村响、宣传车、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在全镇形成落实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借助网格化的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巡视巡查,明确镇级田长每月巡田不少于1次,村级田长每周巡田不少于1次,组级网格员每日常态化巡查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耕地保护无盲区、无死角,切实将耕地保护推进到“田间地头”,压实到“神经末梢”,全年田长巡田共计1323次,巡田面积2365.49公里。
找准“种田人”,推进耕地提升。全面开展摸底排查,掌握耕地总体状况和存在再次抛荒风险耕地位置、面积以及地块情况,同时,镇、村干部研究上级下发的图斑,紧盯重点区域,深入田间地头,逐地块对疑似图斑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核实,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利用镇、村组信息公示栏、走访入户等方式宣传耕地保护政策,教育引导群众履行耕地保护义务。截至目前,界牌镇耕地保有量4327亩,发动群众积极耕种,新增耕地通过验收的共计90亩。(供稿:安州区界牌镇人民政府 王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