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3-12-27

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课题组成员:郑鉴洋、白飞、刘青松、唐松)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省委高度重视城乡融合发展,将其纳入现代化四川建设总体布局进行系统谋划,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就“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安排部署。成都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有基础、现实有需求、群众有期盼,理应以走在前列的奋进姿态积极探索,率先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服务国家全局、符合发展规律、体现成都特色的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战略思维➡城乡融合谋深谋实

从重大意义看,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民生。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们不能一面有繁荣的城市,一面却是落后甚至衰落的乡村,正确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改革开放以来,高歌猛进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空间承载难以为继等现实难题,传统的产业规模集聚和开发区建设模式边际效益递减,推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加注重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全面提升乡村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充分释放农村产权权能和资源要素价值,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从发展基础看,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近年来,成都先后开展了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工作,相继形成农业共营制、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等一批改革成果,为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成都作为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肩负着率先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大使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我们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为目标,协同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必须勇挑重担、率先探索,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

从现实作用看,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是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成都平原沃野千里,造就了田在城中、城田相融的最美底色,农业大地艺术景观不断涌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的田园印象加快形成,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相得益彰、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逐步呈现。但当前成都还有427万农村常住人口,进城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有近300万,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丘陵山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品质不高问题仍然突出。但差距就是潜力,也是努力方向,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一锤接着一锤敲,就一定能够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科学方法➡城乡融合提速提效

处理好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注重改革关联性、发展协同性、政策集成性。以县域为重要突破口,聚焦提升能级、拓展空间、优化品质、壮大产业等方面,提升县城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农民增收等短板弱项集中攻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围绕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五个方面率先突破,加快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处理好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关系。衔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积极稳妥把握改革步骤、建设时序和发展节奏。围绕破解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和解决办法,确保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围绕“兴产业、活要素、优服务、强治理”,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格局。

处理好面向引导与因地制宜的关系。深入研究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要求、科学内涵和客观规律,找到发挥比较优势的具体路径和科学方法,加快完善组织保障体系、政策创新体系、项目推进体系、监测评价体系。注重体现区域特色、阶段特征和乡土味道,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发展基础和乡村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进度可以有先有后,不追求整齐划一,更要防止千篇一律,构建形成各展其长、各美其美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约束,建立国资国企主导、国际先进专业企业参与、投融资规建管一体化的片区开发模式,尽快把规划转化为物化投资、形象进度。遵循商业化逻辑,定期发布城乡融合机会清单,以重大项目集群建设为抓手加大项目包装策划,形成兼顾公共性和经济性的市场化投资建设模式。

处理好改革创新与守住底线的关系。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扭住畅通市场循环、统一政策制度、统筹规划布局、增强价值链接等关键,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实现以改革办法突破发展瓶颈、以发展成效巩固改革成果,既破旧立新又守正创新。牢牢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守住土地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确保城乡融合发展整体稳健。

实干精神➡城乡融合见行见效

“大城市带大农村”是成都发展的重要特征,要着眼城乡融合、共富共美,努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千方百计做强县城,支持郊区新城承接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布局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特色突出的工业集中区、商业集聚区,打造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核心承载地。千方百计做优中心镇,谋划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工业重镇、农业大镇、文旅名镇、商贸强镇,更好分担县城功能、联结城乡优势资源。千方百计做美乡村,分类打造一批特色功能村,串点成线建设23条美丽乡村特色风貌精品线路,连片成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带。

在挖潜力、提质效上用功着力。深化建圈强链,按链式配套关系细分城乡产业协作环节,绘制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全景图谱,优化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配置,形成产业融合、主体共生的产业生态;突出功能拓展,加快发展县城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推动更多冷链仓储、乡村物流、精深加工向中心镇布局,促进乡村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养生养老等深度融合;深化固本开新,完善县镇村商贸节点、商业网络、物流体系,支持全国性农产品集散中心拓展价格形成、科技交流、对外贸易等功能,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和网络新零售等销售模式。

在兴人才、聚合力上用功着力。拓宽视野引才聚才,建立人才入乡促进机制,引导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实用人才等返乡下乡创业;搭台铺路育才用才,创设乡村首席运营师制度,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突出抓好农业生产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等实用人才培训;创优生态爱才留才,加快建立完善常态化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构建市、区(市)县两级人才目录配套体系,妥善解决好异地安居、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使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在增底蕴、扬新风上用功着力。突出“文脉涵润”,强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快建设一批蜀锦蜀绣、川剧艺术等乡村非遗传习所和传统工艺聚集区,重现川西平原人文风情与乡愁记忆;突出“文明引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耕读传家、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等乡风民风焕发新气象;突出“文化创造”,深化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推进“一县一品牌、一镇一亮点、一村一特色”建设,探索“林盘+”“绿道+”“公园+”“园区+”等运营模式创新;统筹城乡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促进农村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在塑形态、优格局上用功着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建立万园相连、布局均衡、功能完善、全龄友好的全域公园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科学划定场镇单元、村级单元、特别地区单元,加快编制34个和美乡村重点片区规划,推动先行村、重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应编尽编;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东部城区—郊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社区”五级城乡体系,形成“乡村振兴走廊+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川西林盘规划设计、大地景观再造工程,系统推进乡村景观小品微改造、精提升,持续开展乡村水岸绿道、旅游道路美化提升,充分展示天府乡村诗意栖居的独特魅力。

在保安全、促善治上用功着力。坚持党建引领,大力选培“乡村治理头雁”,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健全强村带弱村、社区带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机制,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强化智慧赋能,推动智慧蓉城建设向基层延伸,全面推广应用“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丰富完善城乡场景建设规划、管理、推广,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守牢安全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积极防范化解地质灾害、危化品、自建房等领域风险隐患,提升城乡安全韧性水平。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