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商务局帮扶通江县青浴乡文昌村工作纪实
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通江讯(通讯员 侯飞)巴中市商务局把帮扶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民生改善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坚持帮扶工作“四到户”,认真算好增收“四本账”,预计今年底将实现村脱贫摘帽目标。
帮扶“四到户”,助推精准扶贫
文昌村是一个“出门就爬坡,抬头就见山,甩个石头滚下河”的地方,因其交通不便,地理环境恶劣,无支撑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巴中市商务局于2015年入驻该村帮扶,在制定规划、改善环境、产业发展上大下功夫,做到了“四到户”。
扶贫产业规划到户。依托通江县凯模峪生农业专业合作社、青浴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江县荣兴中药材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选青花椒、中药材、生猪养殖作为全村精准扶贫的三大主导产业,按照“规划先行、区域发展、市场运作、差异扶持、利益链接”的发展路径,坚持一项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扶持政策、一个牵头单位、一名责任领导、一笔专项资金、一个创新模式、一个考核办法的推进机制,制定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因地制宜、分户施策,夯实发展基础。全村共规划种植中药材1000亩、涉及贫困户47户185人;青花椒600亩,涉及贫困户28户72人;年出栏生猪600头,涉及贫困户47户185人。
结对帮扶精准到户。为确保贫困人口脱贫后不返贫,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巴中市商务局20余名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精准对接、分户联絪,查清“困因”,研定“良药”,对症“施策”。帮扶干部为每户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针对户情,制定了一套长短互补的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产业+公益性岗位、产业+培训、搬迁+就业、产业+教育、产业+就业”等措施,让全村所有贫困户都跟随帮扶干部指挥棒增收。
产业利益链接到户。大力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积极探索“保价收购”“入股分红”等产业发展新路子,灵活运用土地、贷款、产业发展周转金入股等形式,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贫困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贫困户”等模式,让缺劳少力的农户依靠土地、技术资源发展致富产业。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贷款入股、基地务工等形式,获得产业发展收益;贫困村通过承包山坪塘、闲置荒山,入股专业合作社,经营电子商务网店获得集体经济收入。通江县凯模峪生农业专业合作社以贫困户贷款入干股,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入干股,定期定量,无风险,全保障分红模式,已成为全市产业扶贫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大亮点。
科技知识培训到户。全村因缺技术致贫贫困户占6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收入,帮助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采取了集中培训、分户培训、单人培训的模式,不受时间、地点、人群的限制,随时随地开展培训工作,将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到课堂、培训到贫困户、培训到田间地头,这种培训方式深受百姓拥戴。十一月底,“农民夜校”开办,为提升农民素质农和技知识培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今年以来,大大小小的培训不下百余次,共计发放培训资料1000余份。
做好“四本账”,助推精准扶贫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驻村帮扶,巴中市商务局驻村工作组以“精准扶贫”为契机,坚持做好“四本账”,确保驻村工作出成效。
抓好宣传发动,记好“宣传账”。驻村干部累计召开村务干部会62次310人次,群众会议、群众代表会议12次2678人次,精准贫困户会议18次768人次,各类公示52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800余份,拉横幅12幅、制作大型固定标语5幅,宣传展板15个,把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意义及帮扶措施等宣传到村社、到农户,做到了家晓户知。召开会议、对外公示、张贴标语等均由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负责记录存档,做好了“宣传账”。
立足当前工作,记好“入驻账”。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安排好驻村脱贫攻坚工作,将驻村工作干部信息在村委会进行了公示。公开驻村工作组成员姓名、照片、职务、联系方式,公布驻村工作组工作职责、帮扶内容等,方便群众联络办事,主动接受驻地干部群众监督,并将驻村工作信息制作成册发到了贫困户手中。村支部书记负责对驻村工作队进行考核,随时掌握驻村工作队成员驻村期间去向及工作情况,做好驻村工作“入驻账”。
把握村情民意,记好“村情账”。按照驻村工作进村入户、户户见面的要求,驻村工作组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开展走访调研,切实做到“四必访”:即贫困户、低保户、留守儿童、孤残人员、军烈属等弱势群体,上访户、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人群,种养殖大户、创业致富等农村能人,农村党员、退休干部、大学生等先进知识分子代表四类人群必访,全面了解掌握村基本情况和村情民意,记入“村情账”,纳入帮扶计划,确保矛盾问题全面解决。
坚持产业发展,记好“帮扶账”。各驻村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指导和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做好“帮扶账”。为集体经济发展做发展规划,为缺点子、干事少路子、致富没技术、没发展缺资金的贫困户,帮助解决技术、资金、信息方面的难题。积极帮助驻地争取项目、资金,帮助谋划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努力消除“贫困村”,真正使驻村干部下基层帮群众帮出成效。
按照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文昌村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真正的“一村一品”特色村,农民群众将有持续增收的产业圈、分红股、致富路。(作者系巴中市商务局驻通江县青峪乡文昌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