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杨勇
培育天府良土是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关键。11月3日,以“聚力天府良田建设”为主题的四川省第三届土壤改良及耕地质量提升研讨会在眉山市东坡区召开,旨在创新土壤改良与耕地质量提升的理论方法、技术产品,推进“天府粮仓”技术到田行动,贡献四川方案和四川力量。
“土壤增碳”是专家学者们反复提及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与土壤改良,以及耕地质量提升有什么联系?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研讨。
土壤增碳能带来什么
土壤增碳即增加土壤固碳量。
“碳循环是地球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核心。土壤是最大的活跃碳库。”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振轮介绍,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土壤中,变成有机质肥沃土地。
“我们不仅是在做农业工作,也是在做环保工作。”李振轮说,土壤—植物系统和大气中二氧化碳交换率10倍于二氧化碳排放。土壤碳固存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列为实现长期“碳中和”的关键途径之一。
土壤增碳有什么作用
在四川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定辉看来,土壤增碳能有效改良结构性障碍,提升土壤缓冲能力,增加蓄保水能力,阻控土壤酸化,构建土壤微生物群落等。
“川渝地区坡耕地比例大,障碍多、产能低。坡耕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生产问题,更是一个生态问题。”刘定辉指出,坡耕地有机质含量和饱和点低是问题的关键,2/3以上坡耕地有机质低于10克/公斤。
“土壤增碳已成为当下坡耕地治理的主要手段。”刘定辉认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关键之一是坡耕地治理,更高水平的坡耕地建设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任务。
土地增碳促进绿色增粮变得可行,且增产潜力巨大。
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崔振岭介绍,我国耕地以中低产田为主,约70%是中低产田,约13.9亿亩,土壤碳储量低并有多种障碍,比如贫瘠、盐碱、酸化、结构障碍等,克服这些障碍能大幅提升耕地产量,增产潜力超1000亿公斤。
如何发挥土壤增碳作用
“土壤专家侯光烔院士曾提出,土壤是有生命的,是一个类生物体。”李振轮介绍,有机肥、无机肥同等重要,在有机肥替代无机肥过程中,不能过度替代,20%是比较合适的。另外,动物源、植物源有机肥效果不一样,动物源中富含活性炭,植物源富含惰性碳。“混合使用效果比单一使用更好。”
“土壤改良的关键在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以及增加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通过合理的施肥和种植制度,我们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四川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长王昌全认为。
如何实现土壤增碳
“1980年到2018年间,农田碳固定增加2.2倍,其中秸秆还田为主要驱动力。”崔振岭介绍,与此同时,土壤中速效磷、全氮、速效钾等含量逐年提升。“目前,作物增产带来的碳投入增加是主要动力。”
但是,有机物料增碳效率不足30%,碳损失大,缺乏靶向高效增碳消障的技术和产品。刘定辉介绍,为解决这一难题,四川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8所科研院校,以及四川省眉山益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科技型企业,进行联合攻关。
研究发现,有机肥料施用可以提高土壤固碳效率,有机肥深施,相比表施和浅施,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15%以上。
崔振岭指出,土壤有机碳不会无限制提升,随着土壤碳不断积累,最终会趋于饱和,届时土壤有机碳将不再增加。到2035年,预计我国将有18.9%农田土壤达到碳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