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南充市顺庆区建立“12345”机制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1-10

    (四川农村日报讯 熊红 邓惠文)南充市顺庆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辖区面积555.5平方公里,总人口85万,辖18个乡镇,1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是南充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顺庆区瞄准全区31个贫困村、4116户、12820人脱贫的目标任务,聚焦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占比大、产业发展增收困难、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低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一张蓝图”强引领,“两支队伍”聚合力,“三位一体”夯基础,“四项创新”促增收,“五大机制”求实效的“12345”工作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在南充市率先实现全域脱贫。

新复乡长远沟村村民新居。周玉摄

    瞄准制高点,坚持“一张蓝图”强引领
    坚持规划先行、总体布局,对全区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进行全域规划,实施挂图作战、按图施工、对时验收,一个个脱贫产业、脱贫奔康园如雨后春笋在田间地头竞相迸发。
    谋划区域发展新引擎。聘请西南大学专家团队制定全区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以嘉陵江为轴的绿色有机蔬菜产业集群,以潆新线为轴的经果林产业集群,以西河为轴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集群。现已建成专业蔬菜基地2万亩、特色经果林基地3万亩、速丰林基地3万亩,发展生态粮油、特色果业、蔬菜中药材、林业、畜牧等产业,农业年产值达54亿元。
    搭建产业发展新平台。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产业能人,整合产业扶持基金,通过“土地租金收益、小额信贷入股、入园务工增收、资产量化分红”等多种途径,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园区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香梨、虫草花、油菜、核桃、花卉等产业,建成31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实现贫困户入园全覆盖,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探索乡村振兴新途径。将农旅结合作为乡村振兴引爆点,在新复——同仁沿线整合3个贫困村,发展高标准连片香桃、黄金梨,打造七坪寨“花好月圆”农旅产业融合示范区;招引海升集团在潆溪——梵殿沿线发展1万亩晚熟柑橘产业带;在桂花湖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建设乡村民俗客栈、美术写生和野外露营帐篷休闲山地游基地;在灯台乡建成儿童欢乐村,建立共享型集体经济新模式,着力打造顺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靓丽名片。

新复乡产业园里香梨成熟了。陈钧先 摄

    抓准着力点,建强“两支队伍”聚合力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管好用好”五个一”“三个一”帮扶力量和社会各种资源,着力建强脱贫一线生力军,凝聚脱贫攻坚最大合力。
    选优管好帮扶干部。坚持力量向一线下沉、人员向一线聚集、资源向一线倾斜,为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个“插花式”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 “五个一”“三个一”帮扶力量,建成机关党员干部服务队伍40余支。
    整合释放社会力量。顺庆区组建成立“归雁”扶贫济困协会,充分发动社会爱心企业力量,在深圳创业的顺庆籍成功人士李林带动下,组织深圳多家企业来顺庆捐款捐物,目前已筹集爱心帮扶资金1500余万元,累计已帮扶精准贫困户203户,资助贫困学生、重大疾病无钱医治的困难群众326人次。
    用心用力打造党建脱贫示范品牌。整合党建、产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打造产业党建脱贫示范点6个。灯台乡创新实施“党建+电商”扶贫战略,成立“蜀北农家”“灯台人家”等电商品牌公司,依托农村淘宝和微商平台,搭建产销送等“线上与线下”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带动片区200余户农户共同受益。同仁乡四方寨村的党建香桃园年收入达30余万元,成为集体经济增收示范村。
找准突破点,打造“三位一体”夯基础
    坚持从老百姓最盼、最难、最关心的地方做起,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更多的政策向民生领域延伸,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等问题。
    城乡公交一体化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整合组建区城镇公交公司,优化通行线路,努力实现村村通公交、群众乘公交距离平均不超过500米。现已投入近6.5亿元,开通幸福公交专线9条,已覆盖22个乡镇 (涉农街道)114个行政村,惠及群众27万人。每年投入750余万元补助营运公司,票价下浮50%,70岁以上老人免费的举措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城乡安全饮水一体化解决贫困群众“饮水难”。投资2.5亿元,完成桂花水厂、嘉陵江水厂、顺西水厂“三大片区”集中供水骨干工程。2018年底,覆盖全区18个乡镇和4个涉农街道200余个行政村,惠及农村群众23万余人。农村群众用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干净水、安全水、放心水、同价水。
    城乡医疗一体化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建设区—乡镇—村三级信息化平台,建成远程诊疗系统,推动乡镇卫生院、卫生室提档升级。为所有贫困群众购买新农合医疗保险和补充商业医疗保险,设立“一病一例”医疗救助基金,实施基本医疗和补充医疗保险全覆盖。

丰收。蒙永宏 摄

    把准结合点,探索“四项创新”促增收
    创新实施产权融资、金融扶贫、资产量化分红、电商扶贫,实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推进产权抵押融资破解发展资金瓶颈。组建区、镇、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站、点,制定出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具体实施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农房、林权等抵押融资,为群众发展产业、贷款入股分红找到最便捷、最快速的资金来源。目前,已实现产权抵押融资近2亿元。
    实施金融扶贫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出“惠农贷”“富农贷”“幸福贷”3大系列64个农贷产品,引导贫困户与当地农村合作社合作,将自有资金、家庭小额贷款、土地等入股合作社、产业园,签订入股分红合作协议,入股贫困户可每年实现分红800元/人以上。
    探索股权量化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根据财政支农资金的性质和投入方式,将部分财政资金折算为集体所有的股权,收益按比例量化给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贫困户。2017年成功在金台镇包包田村虫草花基地、搬罾镇菜篮农业果蔬专业合作社、大林镇石马嘴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开展试点,按照不低于5%进行保底分红,为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打下基础。下一步将把所有财政支持发展产业的资金全部纳入股权量化,实现财政资金增值增效。
    借力电商平台增加贫困户家庭经营收入。融合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和农村“能人”力量,吸纳返乡创业大学生、技术人才“共同创业”,成立电商公司,建立起有生产基地、有群众参与、有销售平台的共利共享扶贫模式。目前,已成立“烂碾坊”“铜钵众筹”“灯台人家”等电商公司21个,会员农户户均增收2700元。
    踩准关键点,建立“五大机制”求实效
    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脱贫作为更高标准、更高追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五项机制,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机制。组建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定期召开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构建了县级领导包乡一月一调度,科级领导包村一周一调度,乡镇党委、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一天一调度的“三个一调度”机制。
    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监测机制。精准到识别,采取一户一户“拿尺子量”,一人一人“用条件卡”,逐户逐人梳理完善建档立卡资料,落实“一户一档”;精准到收支,算清财政投入和群众收益两笔账,算准每户贫困家庭的收入和支出两笔账;精准到时间点,根据每户贫困家庭、每个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帮扶措施,明确具体的脱贫时间点,确保如期实现目标。
    落实脱贫攻坚奖惩机制。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对于脱贫攻坚成绩特别突出,如期完成贫困村脱贫任务的乡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优先推荐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在状态、帮扶工作不实不细、脱贫攻坚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问效。目前已经提拔任用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13人,交流重用8人,党纪政纪处分16人。
    完善扶贫资金监管机制。修订出台了《顺庆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简化项目实施程序,明确项目质量要求,强化项目过程监管,充分发挥项目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监察、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管大网,构建起综合检查、跟踪检查、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相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全区脱贫领域工作作风持续向好向善。
    构建脱贫攻坚督查机制。抽调业务能手,组建由组织、巡查、扶贫等部门“三方联动”的暗访督查组,对全区脱贫攻坚等重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今年以来,顺庆区脱贫办6个督查小组开展暗访督查共28次,数次全覆盖入户走访贫困户,行程达10万余公里,形成督查通报13期,1393个问题制成整改清单通过“罚点球”到责任单位和个人,限期完成整改销号,定期开展回访问效,督促将脱贫攻坚工作逐项落实落地,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