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雷胜堂
8月23日,笔者驱车直奔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蒲莲社区采访。据了解,这个社区通过流转农民旱地800余亩种小麦、大豆,今年预计收益近10万元。
蒲莲社区,是广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全市各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发展农文旅产业等集体经济。202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58亿元,同比增长41.3%。据初步测算:今年1至7月,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7亿元、同比稳中有升。
龙安柚林下套种蔬菜。
托付代种,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
“我们村离城较远,位置偏僻,耕地流转难,外出务工人员又不愿回村种地。在不准撂荒情况下,村民自愿将自己的耕地托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前3年不收租金,春种水稻、大豆、高粱,冬种油菜,这样代种,村里、村民都满意。”广安区龙台镇车堂村党支部书记罗永奎说,今年,村集体代种水稻400亩,高粱大豆套种500亩、油菜600亩,预计产值近50万元。
“东方村离新桥工业园区‘一墙之隔’,村里大多数农民在企业务工或外出务工经商,一部分土地因这些村民无法返乡耕种面临撂荒,因此,村党总支决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总面积120亩。”村党总支书记黄明龙说,代耕这些土地村民不要租金,今年预计可产稻谷6万多公斤,产值可达15万元左右,除去成本,村集体可赚2万至3万元。
花桥镇大利村把建好的2590亩高标准农田,按每亩租金400元整体流转给业主耕种,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业主管理,每亩收服务费20元,年创收5万余元。
近年来,不少农民长期住在城里不愿耕种农村责任地或因工因商不能返乡种地。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村民自愿把责任田托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种,既不收租金,也不撂荒,村集体经济组织还有收入,“你情我愿”双双都满意。
产业支撑,放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梦想
广安区悦来镇中合村新建花椒基地1200亩;村上还通过入股土地,协助广安犇滕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养猪场,年出栏生猪2.4万头,每年为村集体创收8万元;利用产业扶贫资金200万元、吸收社会资金360万元,整合原村里6个小养鸡场抱团发展,新建了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蛋鸡养殖场——广安中合源子蛋种殖合作社,存栏鸡4万余只,日产蛋4万枚左右。
岳池县鱼峰乡大石门村借力村民做手工面传统手艺新建手工面加工厂,以精制面粉和蔬菜、荞麦等为原料,生产多种优质骑龙挂面。“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热心的村干部,我怎么会在村里的企业上班,也没有这么快就能过上今天这样富裕的生活。”面厂务工农民钟玉碧满怀激情地说。
武胜县华封镇先锋岭村唱好“资产戏”,打出“合作牌”,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把村小学校闲置校舍改成种植大棚,改造后种桑枝菌1.6万棒。“每棒成本5.2元,投产后每棒可产桑枝菇1.8斤以上,除去人工成本后还可获纯收入1.5元。今年计划购进三批菌棒4.8万个,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7万余元收入。”先锋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风云如是说。
就这样,广安市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定不移发展粮油、生猪、柑橘主导产业,发展广安蜜梨、青花椒、蔬菜、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筑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根基。
农旅热捧,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融合
岳池县白庙镇郑家村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旅居岳池诗作《岳池农家》为题材,把花、酒、丝、姑四大元素相融合,再现诗中淳朴自然、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以还原农家文化为主题,新建川东婚嫁民俗主题文化馆,再现农村婚嫁的场景……目前,该村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花桥镇冲锋村把刘家院子闲置的川东民居进行陈列布展,展示农耕文化,发展集体经济。
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整合村集体资金100多万元,新建市委党校毕占云生平事迹教学点,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
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文化旅游景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参股、入股、管理收费等形式,创办水果、油菜、园林、花海等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旅产业带发展观光农业,吸引游客参观旅游,广安市现已建成农旅、文旅融合村1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