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 记者 李正勇
火红的辣椒,紫色的茄子,粉红的蕃茄……游仙区小枧镇洪垭村,五颜六色的蔬菜已进入成熟季,这里是游仙区“百里菜廊”的起点,一路向东北延伸。
“百里菜廊”串联信义镇、魏城镇,止于新桥镇胜利村,辐射忠兴镇木龙村胡萝卜地标基地,经乡道穿越了村庄、田园、场镇、丘陵、平坝,形成一条总长51公里的多种地形地貌的长廊。
菜农心声 规模种植致富增收
“收成可以,至少比去年多一万多元。”8月22日,游仙区小枧镇洪发村,52岁的蔬菜种植大户付祥龙望着园子里的茄子、红红的辣椒和蕃茄,高兴地说,今年至少收入10多万元。
在付祥龙的20亩蔬菜地里,茄子、辣椒和蕃茄等传统蔬菜已经成熟即将上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种粮,20亩土地才2万元左右的收入,如今20亩蔬菜收入却比过去翻了近10倍。
“我们的田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最大的田2亩,最小的几分,属于零散、小块种植。”付祥龙说,这样形不成规模,品种相对单一,大型机械进不去,劳动力成本投入高,要想挣更多的钱很难。
让种植了25年蔬菜的菜农开心的是,游仙区正在从小枧镇经信义镇、魏城镇到新桥镇、忠兴镇,对蔬菜种业园功能、科研、制种等进行统一规划,打造中国西部(游仙)川菜种业硅谷蔬菜种业园“百里菜廊”。“只有统一规划,优化品种,规模种植,老百姓才能增产增收和致富!”付祥龙和菜农们盼着“百里菜廊”早日建成。
制种传承 莴笋种子占据全国40%
蔬菜种子就是蔬菜芯片!长期参与游仙区蔬菜科研、种子资源引进、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等工作的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蔬研究所所长黄海涛,在游仙区蔬菜种业基地种植了100亩用于科研的蔬菜。他对游仙区蔬菜种植历史、规模和优势非常熟悉,“绵阳蔬菜种子在1350吨左右,游仙就有800 吨左右,占据全市60%以上。”他说,绵阳的莴笋种子在国内影响很大,占据了全国莴笋种子的40%。
“我们仍有不少高端蔬菜种子被人‘卡脖子’!”对于游仙蔬菜种业未来的规划和发展,黄海涛感触良多。他介绍,像西兰花、长季节设施蕃茄等高经济价值的蔬菜种子,仍受制于国外技术。游仙区制种的蔬菜为十字花科和快菜品种,目前主要有胡萝卜、甘蓝等10多种。黄海涛对游仙蔬菜种子的研发培育很有信心,他说,通过多年的研发和技术突破,游仙蔬菜种子的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如今游仙的一些高品质蔬菜研发进展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如三青(青皮、青肉、青叶)蔬菜已完成了技术攻关,下一步可以将这些新技术新品种应用于蔬菜的规模种植上。
种旅融合 “百里菜廊”成多彩乡间
截至2022年,“百里菜廊”示范基地共选育胡萝卜、青笋、蕃茄、甘蓝等蔬菜新品种10余个。全区共发展蔬菜制种面积5200余亩,发展高产优质商品蔬菜1万余亩。辐射带动蔬菜制种面积7100余亩,商品蔬菜及食用菌面积10万余亩。2023年制种基地发展任务5400亩,商品蔬菜基地发展任务15000亩。到2025年拟计划建设蔬菜基地3万亩,其中发展良种制繁基地1万亩,发展高产示范基地2万亩。
游仙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先强表示,“百里菜廊”是结合游仙区丘陵地形特点,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呈现园区蔬菜基地研发、制繁、加工等要素齐聚的空间廊道,是丰富多元的蔬菜(种业)田园综合体。建成后的“百里菜廊”既是种业规划的地理空间,又是产业通道的流动区间,还是蔬菜布点的生态田间,更是种旅融合的多彩乡间,终成种业硅谷的美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