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单株最高2米!仁寿巨型稻亩产超700公斤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8-31

四川农村日报讯 郭侨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8月30日,天晴气清。秋风起,稻花香。
  笔者走进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巨型稻立体生态种养基地,一片植株高大的巨型稻映入眼帘,黄灿灿的稻田里,稻穗颗粒饱满,微风拂来,稻谷的清香充盈整个稻田。这里,580亩巨型稻迎来丰收季。
  连日来,轰鸣作响的收割机在比人还高的巨型稻行间来回穿梭,饱满圆润的稻谷从收割机出粮口喷涌而出,很快将运粮货车的车厢装得满满当当。每台机械每天可以收割40至50亩。
  “巨型稻的生长过程中,使用肥料很少,只要阳光和水量充足,就会有很好的收成,生产出来的稻米生态绿色,质量上乘。”该基地负责人黄群介绍,和常规稻相比,巨型稻可长到1.5米至2米,其根系非常发达,禾梗粗壮且抗倒伏能力强,能更好地吸收土壤养分。
  除了露天种植的成片的巨型稻,该基地还在围网内,试点进行“稻+蛙”“稻+鱼”“稻+虾”“稻+鸭”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实现种养互补、一水共用、一田多收,有效提高了农田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助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黄群介绍,“稻+蛙”共养时,会占用20%的面积来制作环形沟,将巨型稻“圈”在中间。蛙的排泄物能为巨型稻提供天然养分,巨型稻里的病虫会成为蛙的食物。夏天,蛙还可以在稻下乘凉,防止中暑带来的疾病,构建了一个“蛙吃虫、稻遮阴”互为供给的生态系统。
  “有大棚的地方,机械无法进行收割,只能采取人工收割。”黄群说,虽然人工收割效率低,但能为当地村民提供务工增收的机会。
  随着镰刀不断飞舞,前来务工的村民们在稻田里一次又一次地往返,将巨型稻装满背篼,再整齐地码放在小拖车上,准备前往下一个地方晾晒烘干。
  目前,该基地已吸纳500余人就业,带动村民人均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下一步,基地还计划通过探索代养模式,扩大种植面积,为代养户免费提供技术、蛙苗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当天,巨型稻田间测产也在基地内同步进行。
  仁寿县农业技术人员随机抽取3块田进行机收测产,经过收获、丈量面积、测定水分等步骤,测得平均亩产达到 704.6公斤。
  黄群还介绍,巨型稻产出的大米很受市场青睐,基地每年都是“订单”种植,成熟后便发给预定好的商家,长期供不应求。通过电商销售的精品大米则价格更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
  巨型稻种植和销售取得良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仁寿县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近年来,仁寿县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重点工作,不断完善水、电、路、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通过探索稻蛙、稻鱼、稻鳅、稻鸭等多种巨型稻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创新发展“稻田+”,夯实粮食生产基石,助力乡村振兴更上新台阶。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