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 罗沾
8月8日,在高县来复镇新南村4组村民李生林的稻田里,一台小型收割机正来回穿梭作业。
“现在打谷子轻松了许多。”站在田埂上看收割机作业的李生林乐呵呵地说,用收割机收水稻,速度快、省时省力不说,粮食基本没有抛撒。“我这两亩田要收2000多斤谷子。天气好,几天就晒干装仓了。”
说起以往秋收的艰辛,该村村民李生明忍不住直摇头。“以往人工打谷子,天刚亮就下田。几个人打半天,累得腰酸背痛也打不了几箩篼谷子。”李生明感慨地说,“还是这个收割机‘一条龙’安逸。”
费诗贵是新南村4组村民,也是水稻小型收割机业主兼机手。“我去年买这台收割机花了36800元,政府补贴了7500元。去年我帮人收割了十来天,挣了24000多元。今年请我去收谷子的人更多了。”费诗贵笑盈盈地说,收割机“生意”好,估计会比去年多挣点钱。
在来复镇,像费诗贵这样经营水稻小型收割机的村民,还有7人。每到秋收时节,这些收割机每天在田间“大显身手”,为村民抢收水稻、颗粒归仓提供保障。
近年来,农机补贴政策的严格落实,调动了村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全镇农机具的推广率连年攀升。“近三年,来复镇新增各类打谷机1586台、水稻小型收割机8台,打谷机使用率达98%以上。”来复镇农技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全镇涉及耕、整、播、管、采、收等方面的农机化率已达80%以上。
水稻历来是来复镇大春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今年春耕生产期间,该镇采取集中育苗与分散育苗相结合、维修整治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水源管理保春灌、成立助耕小分队解决各村缺劳动力户耕作问题、及时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举措,为全镇水稻实现满栽满插、获取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8月以来,来复镇3.2万亩水稻陆续成熟。该镇农技人员一方面分赴各村提醒督促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及时收割水稻,确保颗粒归仓;另一方面加强农资农具运输安全教育,并要求各农机经销商加大收割农机安全操作培训力度;同时,因地制宜谋划晚秋生产,筑牢全年粮食生产“最后一道防线”。
“经测产,今年来复镇水稻最高单产达650公斤,平均亩产582公斤。全镇水稻丰收已成定局。”来复镇农技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着力抓好大山、永宁、新农、明朗、通书等村的再生稻高产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全镇再生稻生产,再夺再生稻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