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用“小创意”做出“大名堂”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8-12-27

    月坝村民宿产业园
    这里的月亮卖了钱

    记者 向朝伦 张庭铭

    【现场月亮能赚钱,房子能入股
  12月25日20时左右,一轮明月挂在雨后月坝村的上空。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村民刘学斌正在引导当天最后一拨客人入住民宿。“我们这儿月亮都卖钱了,房间不够住了。”刘学斌说。

image.png

资料图片

  刘学斌说的是真的。月坝村地处海拔1900米的山上。因位置偏,产业弱,村民脱贫增收难,多数年轻人拖家带口外出打工。2015年,市县乡帮扶单位调研发现,虽然这里产出单薄,但这里的月亮四季可见。为此,月坝村还被当地人称为“离月亮最近的地方”。
  何不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客人赏月?“这月亮能致富?”一些村民有顾虑。村干部和帮扶单位只好一家一户做工作,与农户商量。
  为了让村民信服,月坝村村支书吴光成带着一些人跟着帮扶单位干起来。改装房屋、扩大窗子、搭观景台……很快,第一批“月亮房”问世,且市场反响很好。其他村民看到了,主动要求改装房屋。
  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现在月坝成了赏月人的打卡点。客人越来越多,月坝村建起了民宿产业园——把村民多余的房子腾出来,并让引进的投资公司和村民各出一半费用装修设计房间。最后,再把房子交给村上的富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
  “民宿产业园里每间房都能看到月亮。”吴光成说。走进民宿产业园的客房,记者发现,有些客房的窗户要占一面墙壁,有的客房还有专门的观月台。“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躺在床上看月亮数星星。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绵阳姑娘小余说。
  28岁的白小凤,曾在成都做酒店管理工作,去年返乡成为民宿产业园的管理者之一,她说:“今年夏天,有时一天要来上千人。”
  吴光成介绍,目前全村171户居民,有122户以房入社成为合作社社员。这些村民,每年除了获得30元/平方米的租金外,还能在年底拿到合作社分红。靠着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月坝全村摘掉了“贫困帽”。
    【对话月坝村村支书 吴光成
    “月亮房”暖心房
  我是最先带头改造房屋的人之一。2016年7月,来月坝观景度假的人开始在我家预订房间,当年仅国庆节营业收入就达2万元。看到有“甜头”,一些村民纷纷来参观,渐渐地,村里又增加了几户。再后来,村里到广元城区52公里的水泥路,打通加宽,完全打开了月坝村的大门。
  现在的民宿产业园中,已有50家改装后房屋开张迎客,等到明年全部对外营业后,大约可带动月坝村200人就业,营业额预计将达500万元,预计村民年终分红可达每人300元。
  原来的“穷月亮”变“富月亮”,月坝的明天会更好。

    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
    古城“老瓶”装创意“新酒”

     记者 敬松
    【现场改造有新意 车间走廊变“时空隧道”
  “设计师建议在张飞广场新增一个‘打卡点’,在绸厂屋顶安装3D灯……”12月24日一早,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展示厅,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招商经理陈美希拿出最新的设计方案,和同事讨论了起来。

image.png

资料图片

  2017年8月,阆中市与广东坤银集团签订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改造协议。今年3月,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破土动工。据悉,项目用地230亩,总投资约40亿元,规划打造古城的“人气打卡点”和“城市会客厅”。“不仅招引阆中特产店、美食商户,还将建设博物馆、停车场、酒店、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让创意产业园成为游客逛古城的第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经8个月的建设施工,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有了基本轮廓。
  走进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核心点位——丝绸工业遗址博物馆,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条长约80米的“时空隧道”。走进“隧道”,头顶闪烁着一片“星空”,脚下是能互动的3D动图,左右两边展现了阆中丝绸业的发展历史……
  据介绍,这条“隧道”是用上世纪六十年代阆中绸厂的车间走廊改造而成的。“绸厂前前后后空置了约6年,直至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落地,才开始进行升级改造。”陈美希介绍,目前,丝绸工业遗址博物馆已翻新了外立面,增添了环线临街商铺和橱窗,并建成了一条“时空隧道”。“预计明年中旬,一批新的餐吧、书吧、酒吧等将入驻营业。”
  除了改造阆中绸厂,截至目前,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张飞广场已建成,西门的3D光影秀也已正式向游客开放。据悉,丝绸工业遗址博物馆两旁的创客艺术街区和文创商业中心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明年10月,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将全面开园。
    【对话阆中坤银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朱文军
    串联新业态 为古城补短板
  阆中古城声名远扬,吸引了众多开发商入驻。然而,我们还要看到,阆中古城在交通、商业业态和软硬件配套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而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可串联起周边景点、文化和商业等旅游资源,并引入博物馆、创意街区、丝绸手作坊等新业态,补齐古城发展短板。
  目前,已累计有200多户商家与我们签订了意向入驻协议,其中包括卓尚丝绸、银河地毯、李家厨房等阆中本土知名丝绸和餐饮企业。他们纷纷表示,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远景规划、潜在客流量和运营实力是吸引他们入驻的主要原因。
    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
    彝族文化“大观园”

    记者 何勤华 
    【现场店搬到这里后,规模越做越大
  12月26日,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贾佳彝族服饰生产有限公司,彝族绣娘邱日洛正聚精会神地刺绣。不一会儿,邱日洛手里的彝绣作品就已现雏形。这是一个具有彝族文化符号的手包。
  “我们的老师贾巴子则绣得最好。”在邱日洛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贾巴子则。据介绍,她设计生产的手提包、钱包等产品,早已销往全国,甚至海外。
  四川是全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凉山又是四川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
  2015年4月,西昌市将尤家屯安置小区经营性用房打造为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了让安置村民也能享受到发展红利,西昌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西郊乡尤家屯村委会选派代表,共同组建西昌市尤家屯安置新村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并规定,安置村民每人可获得20平方米的经营性用房租金分红。
  当年8月,产业园建成开园。园区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以“彝绣一条街”为依托,结合“大凉山彝族服饰陈列馆”及凉山州彝绣培训中心形成“一馆一街一中心”的商业布局。
  为吸引商户,产业园还有租金优惠政策。贾巴子则曾在西昌开了一家店,但难以形成品牌。产业园建成后,以优惠40%到50%租金的利好政策,吸引、扶持了8家主力店。“把店搬到这里后,规模越做越大。”她说。
  如今,走进“彝绣一条街”,街道两旁分布有彝族服饰、彝族漆器、彝族银饰等各种商铺,仿佛进入一个彝族文化的“大观园”。
  据悉,今后,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还将加大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推广力度,强化旅游产品的区域特色和商品价值。
    【对话西昌市尤家屯安置新村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刘付军
    让村民也享受到发展红利
  为了让村民享受到更多发展红利,近日,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又一重要业态——大凉山非遗传习体验基地已开门迎客。根据规划,基地通过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组织开展传统工艺培训等,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学习传统工艺。
  除了创业培训,产业园还形成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去年,产业园内曾举行中国彝族服饰展,在演绎彝族先民智慧的同时,带动当地村民脱贫增收。
  今后,产业园还将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旅游商品及特色旅游餐饮、主题酒店。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