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元的大儿子张斌正在给牛喂食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沐川讯(通讯员 王亚玲)初夏的清晨还有些微凉。天刚亮,沐川县利店镇朝阳村7组的张贵元就在牛舍内忙活着给80余头健壮的育肥牛吃着配方食料,一旁的妻子罗光蓉、儿子张斌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一人负责切割草料,一人负责打扫圈舍卫生……
这一幕是每天都会出现在沐川县兵哥养牛专业合作社里的场景。这一切,源于张贵元一家传统朴实的家风:勤劳致富,劳动光荣。
致富有方奔小康
土地贫瘠加上妻子患糖尿病让张贵元一家成为了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补助7万元,小儿子读高中学杂费全免……好政策解决了张贵元一家的住房问题,也免去了家庭重大开支。“咱有手有脚,可不能永远依赖政府啊!”在帮扶单位的指引下,张贵元琢磨着发展养殖产业以获得稳定收入。
“好在咱自家人都能派上用场,牛草也可以就近种植。”张贵元说,“目前牛肉市场价格比较可观,村里的路也通了,销路不用愁;就算遇到低迷期,也可自行屠宰、运输、售卖,实现保本微利。”关于市场行情,张贵元分析得头头是道。
“如何调配食料促进肉牛增肥?”“牛的常见疾病如何治疗?”“污染问题如何防治?”……为了学习养牛技术,张贵元常常向县农业局、环保局等部门技术人员请求帮助,并参加相关技术培训班。张贵元学以致用,坚持标准化养殖,建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粪污处理、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2016年他们家已摘掉了穷帽子。”村干部介绍,理论学习加上实践操作让张贵元与他的牛儿“相处”得非常愉快,张贵元家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儿子回来搭了把手,把合作社成立起来了。”“在哈尔滨当兵可是见过大市面的人了,为什么还愿意回到小山村养牛?”问到一年前退伍回家的95后青年张斌,“父母养育我,部队锻炼我,踏踏实实干点事才是硬道理,有钱赚比什么都来劲。”张斌爽快的回答引得父亲满脸会心的欢笑。
点滴之举惠乡邻
一个人富不算富。2017年年初,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张贵元决定带领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我们动员周边的养牛散户加入张贵元的合作社,帮助其实现肉牛规模养殖。”利店镇畜牧站站长王正琪介绍,为增强合作社的发展竞争力,张贵元建立了“贫困户+合作社”发展模式,如此一来,降低了养牛散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缺乏养殖技术的农户也将获得每年固定分红2500元。
“上次咱家的牛不吃东西,遇人惊恐,还多亏了他们才解决问题。”楼房村3组的养牛散户吴忠林说,“张贵元把心思都用在牛身上,他摸索出来的‘养牛经’,效仿着用很容易‘上手’。”
“牛粪可以作为猕猴桃的肥料。”该镇楼房村3组的农户朱忠玉靠种植猕猴桃增收,不缺乏种植技术,但肥料开支比较大,“咱家离得近,运输方便,老张是个厚道人,他也不收我们的钱,真是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问题啊!”
“我们合作社已有12名成员,其中6户是贫困户。”张贵元对自家产业“视如珍宝”,“除此以外,我们家还养了5头猪,70只鸡,100只兔,如果可能的话,我将扩大规模,承包给村民,饲料和喂养由他们来管,我教技术、搞管理,将养殖事业持续发展下去,做大做强。”
“我以前怎么干的,今后还要加油干!”2017年4月,张贵元被评选为“全县脱贫攻坚创业先锋”,“感谢党委、政府给我的荣誉,我会用实际行动带领乡亲们把生活过得更好、更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