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玉米最高亩产量618.8公斤,平均亩产量为578.1公斤,单产创宜宾市玉米单产新高。”7月27日,宜宾市江安县农业农村局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位于该县怡乐镇丰产村的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双高产”800亩示范区,进行了玉米现场测产验收。
工作人员正将收获的玉米脱粒。 受访者供图
测产现场,专家组根据大豆、玉米田间长势和结实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中、下3个地块,分别进行挖方实收测产,经过实地测量地块、现场采收、脱粒、称重、折算等一系列测评,专家组公布了前述可喜成绩。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种植模式和相关技术措施到位,示范带动效果良好。
据了解,该示范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为“成单716”,主要采取2行春玉米、4行春大豆套作模式,春玉米和春大豆均在3月份播种。江安县农业农村局粮油经作股股长董玉兰介绍,“今年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较往年提升大,去年全县玉米平均亩产387公斤。”
“能获得这样的产量,首先是选用了优质玉米品种,示范区种植的‘成单716’具有株型好、抗病性强以及丰产性表现突出等优势。”宜宾市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朱穆君认为,这也同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关系。据悉,示范区每亩种植玉米3000株以上,种植密度较往年有所提升。
“现在还有一些种植户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套作大豆后,会降低玉米种植密度,从而降低玉米亩产量。”董玉兰告诉记者,事实上,套作模式下,田间通风透光性更好,充分发挥边行优势,既保证了玉米产量,又能多一季大豆产量,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甚至套作模式下,通过合理密植,种植密度比当地散户净作玉米还要高。”
江安县在推广该模式时,结合生产实际,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不断优化,“比如去年采取的是2行玉米、2行大豆的套作模式,但大豆出现了徒长的问题,今年便改为2行玉米、4行大豆套种,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董玉兰告诉记者。
“这一模式还在不断完善优化,接下来我们还会探索在该模式下实现机播、机收,提升机械化程度,进一步降低播种、收割等环节的人工成本。”董玉兰表示,机播还有一个好处是能精准控制种植密度。目前,江安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5万亩,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推广力度,为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更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