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近日,由四川农业大学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2020级学生组成的“乐唯牛”暑期实践团队(下称“实践团队”),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左之才带领下,师生11人一同前往宜宾市筠连县开展实地调研和技术培训,并针对养殖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对10余家养殖户进行一对一现场指导。
7月18日至23日,实践团队一行先后来到包括筠连镇五凤村、联络村在内的8 个村,针对肉牛长时间腹泻、前胃迟缓等问题开展实地分析调研,对养殖户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指导。
“为什么给牛喂了那么多饲料,反而牛不长肉?”“我家的小牛已经腹泻好几天了,你们看看咋整啰!”……筠连县养殖户向实践团队提出了一连串问题。针对“喂饲料肉牛不长肉”的问题,左之才指出,饲料并不是吃得越多长得就越多,要注重科学饲料配比,比如精饲料过多,反而不利于肉牛吸收,还会影响肉牛前胃活力。
通过在四川农业大学学习培训和在生产中实践,当地养殖户蔡臣成长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他说:“我学会了多种手术方法,比如母牛剖腹产手术、瘤胃手术、人工授精等,能独立解决一部分常见疾病。”
据悉,肉牛养殖作为筠连县养殖产业板块中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最具特色的畜牧优势产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起着重要带动作用。近年来,当地县委、县政府完善要素、强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今年一季度,筠连县实现肉牛产值6.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