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小芳 特约通讯员 罗沾
7月26日,高县来复镇太平村16组村民何焕全正在院子里晾晒玉米棒子,满地金黄的玉米棒子让人赏心悦目。
“今年我种了13斤苞谷种,现在已收了4000多斤干苞谷米米了,地头没掰的苞谷至少还要收1000多斤干苞谷米米。”说起玉米的收成,何焕全满脸笑容,“按目前苞谷的行情,光苞谷我就要卖1万元左右。”
何焕全正在院子里晾晒玉米
粮食增产调动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以地为业的村民“以地生财”,向土地要效益。“苞谷掰了,我马上砍了苞谷秆,在地头种上豆子,11月份就可以收豆子了。”何焕全说,能种尽种,不让土地空闲,只要人勤快,土地就是生金淌银的“聚宝盆”。
粮食生产是该镇农业的“重头戏”。今年,该镇紧扣农民增收目标,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端牢自己的“饭碗”。全镇大春生产立足“早”字,早谋划、早部署,一方面加强农资储备、农机具检修,确保全镇大春生产所需;另一方面加强农资市场的巡查力度,重拳打击“歪农资”,确保农资市场安全、村民购买到“放心”农资;同时,全镇成立24个10人以上助春耕小分队,广泛宣传现有涉农惠农政策,帮助各村劳动力缺乏户、残疾户、特殊困难户及时搞好春耕生产,确保应种尽种、满栽满插。此外,该镇农技部门组织人员,多形式加强良种良法的宣传推广力度,为村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农技服务,提升种粮的科技含量,提高种植效益,为夺取全镇大春粮食丰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该镇玉米自7月陆续成熟后,农技部门一方面及时提醒、督促村民抢抓晴好天气抢收玉米,确保颗粒归仓;一方面引导村民及时“腾笼换鸟”,因地制宜利用夏粮收割后的“空闲地”种植大豆、蔬菜等,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一地生“多金”,提升土地种植效益,助农增收。
“今年全镇的玉米普遍比往年好。经测产,亩产达870斤。截至目前,全镇玉米已采收60%以上。”该镇农技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镇3.2万亩玉米丰收已成定局,2.8万亩水稻已进入灌浆期,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