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均 川经瞭望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
又是一年高粱红,收割、背运、装车……7月13日,记者走进宜宾市长宁县梅白镇洪谟村高粱种植基地,只见通红硕大的高粱穗压弯了枝腰,工人们穿梭在高粱地里收割。这意味着该县4.8万亩高粱开镰收割。
农户收割高粱(张宝林 摄)
“今天是收割第一天,我们组织了50多人,一天能够收2万多斤高粱。”长宁县梅白镇力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良银介绍,今年专合社种的2000多亩高粱,预计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收完。
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今年,长宁县大力推广大豆高粱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通过大豆与高粱间作套种,实现高粱不减产,增产一季豆。
“我们主要采用的是3+2的模式,即三行高粱套两行豆子。”长宁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徐强表示,这种模式主要是增大了高粱和大豆的带间距,实现高粱生长不影响大豆,就可以达到增产大豆的目的。
在大力推广大豆高粱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同时,今年,长宁县还免费为广大农户发放高粱、大豆种子,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开展水稻高粱统防统治,并全程为农户进行农业技术指导,第一时间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送到田间地头,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助力增产增收。
“我们这是订单收购,比市场价高,大家积极性高涨。”胡良银说,今年专合社比去年多种了700多亩,种子全部是农业部门免费提供,农业部门的专家也随时来指导,预计产量在400吨以上,毛收益400万元。
“一年下来还是有两万元的收入,对于像我们这样的老婆婆来说很不错了。”庆丰村61岁的村民王家明一边收割高粱一边说,年纪大了外出打工没人要,农忙时就在家里干,空闲时就来帮专合社砍高粱、收黄豆、栽芥菜等,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
“从目前长势来看,高粱平均亩产应该在500斤左右,大豆亩产150斤,亩产值可实现将近3000元。”长宁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各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水稻、高粱、玉米+竹荪、羊肚菌、萝卜等菜粮轮作粮经复合模式,实现既抓“米袋子”,又抓“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