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 文/图)7月14日,“金江脆红·生态好李”2023年中国·屏山茵红李产销对接推介活动在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举行。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方式举行,邀请浙江农业专家和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现场对屏山茵红李作点评,同时分别在浙江、广东两地设分会场进行直播推介。
活动现场
“大家看见的是屏山茵红李基地,现场采摘发货。”线上,本地网络达人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方式宣传推介茵红李。
“茵红李果实大、果形好、甜度高,富含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稳定的茵红翠绿、清脆爽口。”线下,现场品尝后的农业专家说。
屏山县位于四川省南缘,金沙江下游北岸,岷江从县域东北部的屏山镇穿境而过,县境东临川南丘陵,西、北接川西南山地,南连滇东高原,海拔300米-1400米。金沙江流经屏山100公里,涵养了得天独厚的金沙江亚热带河谷气候。
记者从活动上了解到,从明代开始,屏山人就开始种植李子。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屏山人从原产李资源中发现并优选培育出“茵红李”。至今,屏山县仍保留有四十多年的屏山茵红李原生树、母树群和树王,其中原生树至今仍开花结果。
如何借“李”让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从该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屏山县从2019年起,推行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制定屏山茵红李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在全县创新推广“六统一”模式,包括统一品种品系、统一栽培管理、统一植保防治、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农资配送(农药包装物回收)、统一分级包装,逐年对全县茵红李基地进行标准化改造,已完成百余个有机茵红李试点基地。
同时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茵红李+林下白鹅”数字化智慧物联网集成系统,绘就了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画卷。
“茵红李发展正在从种质资源、种植、供应、品牌、渠道整体发力,推进全产业健康发展,打响屏山茵红李品牌保护战。”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梁东说,要做好“茵红李”产品深加工,延升产业链,真正把小李子做成大产业。
据了解,目前该县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预计年总产量近15万吨,综合产值近20亿元。下一步,屏山县将进一步谋划建设分拣、包装、贮藏基地,不断提升果品品质,提质增效,加强宣传,做优品牌,让“李”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