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宜宾市叙州区:这个夏天 只等“李”来
来源:四川经济网 时间:2023-07-13

(单毅夫 记者 侯云春 赵旭东 文/图)时至农历五月下旬,宜宾市叙州区少峨村悯农果园种植基地里,挂满枝头的宜宾茵红李有些还在茁壮成长,而有的已逐渐褪去青涩。

未命名-1.jpg

茵红李

“再过一个月左右,茵红李的成熟季就要来了,到时候又会忙得很……”种植户欧伟对今年宜宾茵红李的收成信心十足、满怀期待。

宜宾茵红李是宜宾市叙州区地方优质特色水果,其果实青黄,阳面呈紫红色,全果着粉,质地嫩脆化渣,风味甜浓,清香爽口,果肉富含果糖、有机酸、维生素、花色苷、天门冬素、绿元酸、丙氨酸、核黄素、硫胺素、铁、钙、钾等营养成分,具有促进消化、清肝利水、降压镇咳等功效作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叙州区(原宜宾县)政府组织专家团队,在地方李资源中筛选优株,经多年试验选育,培养了一种优良李子新品种,因该新品种李子果实一半紫红一半黄绿,在县品种命名会上,专家们将其命名为“茵红李”,后更名为“宜宾茵红李”。

“茵红李的一大特质是非常耐储存,能够长时间保持果体水分不流失。”宜宾市叙州区经济作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这个特质,让宜宾茵红李除了销往本地市场外,还可以延伸销售到重庆、云南、广东等国内其他地区,甚至是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我们去年这个园区的产量大约是40万斤。平均6元到8元每公斤,年收入100多万元。我们的李子基本上是不愁销路,现在的批发商都是提前预约,有几个批发商还排队。每天几千斤,上万斤装起走。”种植户欧伟介绍道。

据了解,2010年茵红李通过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013年茵红李更名为宜宾茵红李,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同年制定发布了《绿色食品 宜宾茵红李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1500/T/39—2013);2017年“宜宾茵红李”获全国第四届优质李鉴评会金奖产品殊荣。

未命名-1.jpg

叙州区茵红李基地

近年来,叙州区委、区政府重视并大力推进宜宾茵红李特色水果产业快速发展,在品种区域化、种植标准化和基地规模化上得到较大提升,宜宾茵红李已成为叙州区乡村振兴“四园两带两基地”中的“两江全域旅游示范区”主导产业,2020年柏溪街道等区域宜宾茵红李产业被认定为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当前,叙州区共种植宜宾茵红李面积4000公顷,核心种植区为柏溪、高场、安边、双龙、横江等乡镇(街道),年产量6万余吨,产品果园批发价6-8元/公斤,综合产值3.5亿元。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