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 图片由邛崃市司法局提供)今年2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乡村”。建设法治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建设法治乡村必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保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对此,今年以来,邛崃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主动作为、积极行动,实施普法宣传惠民行动、法律服务便民行动、法治保障利民行动“三项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法治动力。
邛崃市开展“送法下乡”法律服务志愿活动现场。
普法宣传惠民行动
法治新风吹向田间地头 普法惠民温暖人心
“讲人生百味,寻生活答案,评案件法理,促公平正义……”每到周六周日中午,便会听到邛崃市开办的专题法治广播节目《法治邛崃》。
这是成都市首个由区(市)县在市级电台开办的专题法治广播节目,自2016年起,邛崃以该节目为载体,充分调动全市各行政执法单位、律师事务所、普法员等力量,优化普法宣传的“用户体验”和实际效果。目前,已录制播出118期,受到了邛崃市广大市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喜爱。
“这是创新乡村普法形式的举措之一,让法治新风吹向田间地头,就要积极探索农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能接受的普法工作新机制。”邛崃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办《龙梅焘》《邛开心·崃学法》栏目,选取热点、民生问题自创普法短视频,已推送20期;将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植入基层“为村”平台,依托“邛崃普法”微信公众号实现律师信息在线查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在线预约等“掌上服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乡村普法新形式正在邛崃各地渐次涌现。
更进一步,充分保障群众在家门口学法,邛崃在“送法下乡”活动中,整合30个市行政执法部门、6家律师事务所普法资源,组成了普法讲师团,采取设置宣传点、举办法治讲座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培训。同时,邛崃还不断完善普法载体,开展法律进村(社区)“4个1+N”活动,在每个村(社区)建立一个法治宣传栏、主要路口张贴一个法律服务公示牌、开展一次法治讲座、举办一场法治文艺演出。据了解,2018年,邛崃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20万余份,开展法治讲座280余场。
培育乡村法治文化,浸润百姓心田,邛崃一手抓“硬件”,先后建成镇乡特色法治文化阵地20个,全面落实法治大讲堂“7+3”计划,结合“三无院落”、老旧院落整治,建设村(社区)基础性法治文化阵地;一手抓“软件”,开展法治示范镇乡(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组织举行“我身边的法治元素”有奖摄影和“我的调解故事”有奖征文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法律服务便民行动
夯实基层法律服务力量 营造良好法治服务环境
当下,时值岁末,是农民工返乡高峰,也是农民工工资矛盾纠纷高发期。为此,邛崃市司法局大力开展岁末年初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涵盖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开通法律援助电话热线和网络在线服务平台,成立协调小组,开通劳资纠纷调解“便捷通道”等,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据统计,2018年为农民工成功讨薪200余万元。
“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要有针对性、更要有实用性,精准把控乡村群众的实际需求、按需‘供菜’,让乡村群众真正受益于知法、懂法、学法、用学。”邛崃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基础,需要配备健全的乡村法律服务力量。邛崃组建起“邛崃市律师法律服务公益联盟”,为乡村产业建设提供优质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创新开展“村(社区)法务委员”试点工作,培养一支源于基层、扎根基层、建设基层的村(社区)法律服务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邛崃创新推行的“村(社区)法治副主任(书记)”制度。来自四川众旺律师事务所的牟锦莉是邛崃市桑园镇黑虎村法治副书记,完善村规民约、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纠纷调解、开展普法宣传……在黑虎村的法治建设工作中,法治副书记不仅承担起服务群众的责任,还为全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律决策。牟锦莉也从工作中摸索出乡村法律服务的心得,“要正确认识农村法治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在工作中必须要有灵活性,特别注意处理村民家事、邻里等熟人之间的纠纷。”
在邛崃的14个村(社区)中,“法治副书记(主任)”与基层村干部相互促进,有效地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为让法律服务工作离乡村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让婚姻、劳动、交通、物权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变得触手可及,邛崃还着力构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具体来说,建立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4个镇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和村(社区)法律服务之家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深入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设置“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引导座席,同时在每个镇乡设立流动律师法律服务点。
法治保障利民行动
机制创新+多元治理 依法高效治理水平大力提升
2018年7月,邛崃市在司法部关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督查中,相关工作获得督察组的一致肯定,尤其是界牌村的工作受到“点赞”,“界牌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谐,人民群众既能感受到党的温暖,还充分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是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生动实践。”
邛崃在羊安镇界牌村试点推行“四治”融合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如今,以界牌村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正在邛崃各地“开花”。
在市级层面,建立起以市信访事项调委会为统领、镇乡(街道)调解室为分支、村(社区)信访联系点为触手的三级信访事项人民调解网络体系,搭建信访纠纷化解平台;吸收217名优秀实业家、返乡优秀人士等组成“新乡贤调解队伍”,驻点开展调解;在村(社区)推进“五老+1”调解模式。据统计,2018年,邛崃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71件,调解成功1164件,调解成功率99.4%,涉案金额为1451.45万元。
除此之外,邛崃还充分发挥司法所服务乡村建设功能,为乡村建设提供法律意见、建议,参与乡村矛盾纠纷调解,目前已全面完成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强司法所基础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