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 记者 刘佳)时值隆冬,凉山州盐源县棉桠乡党委书记罗洪珊瑚仍奋战在扶贫一线。他说,棉桠乡共7个村,有6个贫困村已经成功退出,但还有1个非贫困村共108户贫困户计划在2019年脱贫,“我们所有干部的心思现在都在脱贫攻坚上,目前最关键就是培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明年县‘摘帽’后,我们将在2020年高质量实现全面小康。”
记者了解到,2020年,我省要实现全面小康,时间紧迫。随着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全力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如何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资料图片
应对新变化全力聚焦深贫地区脱贫
2013年底,我省共有625万贫困人口。经过多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8年底,我省贫困人口将减至70万人左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但深度贫困地区仍然面临较重脱贫任务。
在近日举行的全省扶贫宣传工作会上,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指出,当前我省贫困分布发生变化,需要扶贫工作全力聚焦深度贫困地区。
我省彝区藏区属于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一步跨千年”,深度贫困与恶劣自然条件、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思想观念、突出社会问题相互交织。至2017年底,全省彝区藏区共有深度贫困县40个、贫困人口62.2万人,分别占全省剩余贫困县、贫困村及贫困人口总数的45.5%、36.4%。
贫困面主要集中在我省深度贫困地区,并且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社会治理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脱贫攻坚更具特殊性和艰巨性。特别是凉山州2017年底贫困发生率为11%,有11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1118个贫困村,其中贫困发生率超过50%的深度贫困村有398个,超过20%的贫困村有972个。除了一般性的贫困问题外,凉山州还有禁毒防艾、控辍保学、自发搬迁、移风易俗等特殊问题,脱贫难度大、成本高、任务重,需要集中全力攻克。
“针对藏区彝区深度贫困,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意见》和《实施方案》,出台省内帮扶、人才振兴、飞地园区等《意见》,尤其针对凉山州出台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制定34条帮扶措施,组成11个综合帮扶工作队,实现凉山11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队’帮扶,有效助力凉山地区如期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罗洪珊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明确方向路径
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今后两三年时间,全省要实现171.3万贫困人口脱贫、5295个贫困村退出、68个贫困县摘帽,其中深度贫困地区要实现62.2万贫困人口脱贫、40个贫困县摘帽。
深入开展新一轮甘孜州、凉山州“交通大会战”,深入实施水利、电力、网络等扶贫攻坚,全面解决12.45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全面实施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攻坚行动,深化彝区 “一村一幼”建设,积极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等一揽子政策,聚力推进重点领域攻坚。同时,加大财政、金融、国土政策倾斜力度,加强帮扶工作力量,实施人才振兴工程等将有力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按照《实施意见》,将打好住房建设、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扶贫、社会扶贫、扶贫扶志攻坚战,强化到村到户到人打好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
“目前全乡的重点难点在建设‘四好村’、改善村居民生活习惯上。按照‘四好村’建设要求,我们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到100%,要实现环境美化、植被完全恢复,住房达到安全住房标准,要移风易俗,改变传统的红白喜事铺张浪费、高额彩礼等情况。”雷波县马湖乡党委书记杨尔取说,“《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县级及以上‘四好村’达到100%,新建‘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示范点54个,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