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邹程诚
近年来,江安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以耕地保护为抓手,持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扎实抓好粮食稳产保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夯实“三农”压舱石。
四面山镇现代粮油园区冬油菜扩种。
藏粮于地 巩固扩大耕地面积稳根基
“有了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江安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2022年江安县投入专项资金1236万元,对全县14个镇的撂荒地进行专项整治,在夕佳山、铁清、阳春等5个镇投入75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 2.5 万亩,落实抗旱水利救灾资金787万元、水源保障资金587万元,对全县14个镇的提灌站及水渠进行维修维护,在全县新建提灌站6个,以保证农业生产用水,有效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天府粮仓”根基。同时持续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稻谷价额补贴等10 余种补贴 7100余万元,惠及农户26万余户,进一步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我承包了103亩的耕地,去年收到了各类种粮补贴资金共17832元,种粮有补贴,我们农民也有底气。”该县四面山镇普照社区凤凰头组种粮大户刘松兴奋地说。
夕佳山镇农民正在取水稻秧苗。
藏粮于技 提升粮食稳产增收能力
“我们不断试验油菜新品种,选适用于油饲两用、油蔬两用以及机械化操作的品种。”江安县农业农村局粮油经作股股长董玉兰说,优良的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提升粮食单产的有效措施。同时统筹各类资金1600余万元,加大农机新技术、新农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目前,全县共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51家,农业机械8.1万台(套),实现机耕75.05万亩次、机播32.43万亩次、机收37.18万亩次,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7.23%,居全市第一。
江安县在四面山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立集中育秧中心、怡乐镇麻衣坝建种子生产基地,加快优质杂交稻保优提质绿色高效栽培、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绿色生产、酿酒专用常规高粱栽培管理等35项现代农业技术更新,辐射带动全县建设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2万亩以上,打造水稻高质高效示范基地10万亩,建成品种试验展示示范点1个,推广巨型稻2000亩,实现主要粮食作物推广率达96%以上。
四面山镇水稻、高粱集中育秧中心。
藏粮于民 激发村民务农种粮热情
“通过专家的培训指导,我掌握了更多的技术,现在也算是职业农民啦!去年光五粮液订单农业一项我家就增收2800多元。”四面山镇天泉村村民冉昌和高兴之情溢于言表。2022年江安县全县22个村7400余户村民通过与五粮液签订“订单农业”的方式,带动实现了粮食类作物增收1100万元。同时以培养懂农业、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争取家庭农场发展项目和专合社发展项目资金140万元,加快推进“专合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省级示范县”项目,培训辅导员60人次,职业农民215人次,新发展家庭农场80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4个,发挥县内7家省市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农企双赢”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履约率,助农稳产增收。
江安县加快转变种植方式、调整种植结构,探索推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复合种植模式,促进土地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一批百亩示范田、千亩示范片、万亩示范区,坚决做到“稳面积、提单产、力争多增产”,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更多“三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