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三台县:丘区农村脱贫攻坚这样“答卷”!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8-12-17

    四川农村日报 蒋秩宏 刘玉明/文 三台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今年以来,三台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本着“开局即冲刺,全年皆攻坚”的思路,瞄准攻坚方向,以“绣花”功夫着力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全县2018年减贫人数11610人,达计划减贫数的100.3%;4940户脱贫户住房全部达标;计划退出的4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集体经济、通村硬化路、文化室、卫生室、通信网络达标。

00.jpg

幸福新家园

    党建引领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藤椒地里搞间种,夏季药材亩产值可达4000余元,冬季蔬菜亩产值有3000多元,加上藤椒产值的收入,一亩地产值有万多块钱呢。”冬日暖阳下,站在藤椒地间,三台县广利乡仙家井村党支部书记童远春为笔者算了一笔收入账。
    仙家井村“两委”换届后,党支部书记童远春在乡党委、政府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带领村“两委”班子带头发展产业,成立了两家农业开发公司和4个新型农业专合组织,成为全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产业发展快,全靠组织带。为强化党组织脱贫攻坚的引领作用,三台县狠抓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巩固政治核心,增强脱贫攻坚政治定力。通过村党支部换届,873名生产大户或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当选党支部书记。
    为全方位提升村干部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产业致富能力,该县还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采取专题讲座、外出学习、现场教学和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干部政治素质和实用技能培训,提升推进脱贫攻坚的能力素质。
    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固本强基、能力提升、效能风暴、清风三台”四大行动,建立了60多个“党群红色家园”示范点,全面实施党员精准脱贫示范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该县还充分发挥“支部+”的作用,通过“支部+支部”组织向外拓展,“支部+项目”资源向下延伸,“支部+公司”服务向优做实。同时,创新党的组织设置,采取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联建党组织72个,依托产业中心村、重点村合建党组织65个,依托专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党小组160个,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党组织130个。建立“资金股权量化+项目双签”模式,将涉农项目资金、扶贫周转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统一整合到合作社,按照贫困人口、资源资产等情况确定入股方式和分红比例,对合作社项目资金建设和投入等情况实行项目双签制。
    为充实脱贫攻坚一线力量,该县启动 “万名干部进农家”活动。县级领导、部门和全体党员干部联系指导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确保因户施策帮扶到位,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都有一个帮扶工作队,所有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的100%全覆盖。

00.jpg

特色产业鼓起群众腰包

    产业带动 增强持续“造血”功能
    “三亩多地的青菜就有近4000元的收入,跟着合作社干,脱贫致富有奔头。”近日,在三台县玉林乡先锋村8社,正在菜地里清除杂草的贫困户唐立林告诉笔者,今年他在村合作社的引导下,发展蔬菜种植,收入是以前的两倍。
    在先锋村,像唐立林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120余人。为落实精准脱贫政策,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按期脱贫,该村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入社,预计每户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
    先锋村的变化,是三台县实施产业扶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缩影。近年来,该县结合贫困群众生产资源,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扶贫产业与多种经营形式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农业示范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提升产业扶贫“造血”功能。同时,加大对扶贫产业资金奖补到户和对村级集体产业的重点支持,使扶贫产业建设既有面上覆盖,又有点上支撑。
    针对南部深丘腹地乡镇贫困户经济基础薄弱,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特点,三台县还启动创新改革,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通过一个个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能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持续回报。
    为帮助贫困村选准产业、发展产业,该县大力推行“农技员+贫困户+”模式,组织选派科技干部深入到贫困村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实现科技人才对精准扶贫攻坚服务的全覆盖,并针对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种类和需求,逐一开展扶贫产业对口培训,提高贫困户自主就业、发展产业能力。
    针对缺资金的贫困户,该县推出“免抵押、免担保”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对发展产业且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愿贷尽贷;针对缺劳力的贫困户,采取资金股权量化模式纳入合作社,由村 “两委”统筹流转其利用率不高的谷底槽沟地、二台闲置地、三台坡顶地集中发展产业,年终按照比例分红。县财政向每个贫困村投放不低于50万元的产业扶持基金,大力支持村集体独立经营或投资入股以精准扶贫为目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
    为创新示范引领机制,突出抓好绵阳市丘区农村脱贫攻坚示范区建设,该县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为抓手,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村劳务股份合作社、村旅游度假股份合作社、村富民置业股份合作社,累计完成近万亩土地整理、田土调型,连片发展甜橙、油用牡丹等产业基地近万亩,探索形成 “四方分成、股权量化”“公司+金融+建卡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精准脱贫、农村改革、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深丘地区加快发展、脱贫奔康的新路径。

00.jpg

惠民服务送到家门口

00.jpg

万名机关干部进田间地头

    民生改善 收获实打实的幸福
    一处处居民聚居点整洁靓丽,农家乐、采摘园四处开花,牡丹观光园、稻香鱼特色村庄等串珠成线……行走在三台县综改区,一个个昔日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成了名副其实的脱贫村、先进村。这些变化的背后,是该县始终聚焦民生、深化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三台县紧紧围绕着力构建“民生福祉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农业农村体制改革为“重头戏”,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重点改革,坚持抓重点带全面、抓问题促落实,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使“民生工程”真正改善民生、造福民生,让广大百姓成为最大受益者:
    ——土坯房改建有序推进。全县累计完成改造50090户,其中新(改)建19145户;大力倡导新村聚居点建设,共规划居民聚居点219处,用于3382户6435人的土坯房改建,其中贫困户1656户、2867人;目前已建成居民聚居点127处。
    ——基础设施日渐完善。通过农网改造和提升,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安全用电。开展水质取样检测,46个脱贫村全部合格。贫困村村级卫生室、文化室全面达标,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
    ——健康扶贫稳步推进。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了大病医疗保险,大力实行一站式健康扶贫服务,做到了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病少花钱、报销少跑腿。
    ……
    结合精准脱贫,该县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整合教育、总工会、团委、妇联等多部门和众多企业的资源,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化扶贫工作格局。同时,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摆在首位,坚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力度;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加强贫困人口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