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叶含勇 董小红)小满过后抢种忙,在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集中连片的水田边,农业职业经理人刘勇正张罗插秧机“机手”们抓紧干活。与此同时,陶涛参与创办的花园火锅,就“沸腾”在这片绿意渐浓的田野里。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农业耕种,一边是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这片稻田里“长”出的4A级景区,正带领村民们过上更富足美好的生活。
这是5月11日拍摄的崇州市五星村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景村产融合发展”如何走
2013年崇州开始推进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创建,囊括高标准农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五星村实施了“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我们突出一个‘粮’字。”五星村总规划师张睿说,新村景农一体、产村相融,让好田、好粮、乡居、乡游互相借力。
如今的五星村,形态业态日臻成熟,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川西小楼错落有致,在田野里形成了3个集中居住组团,村民集中居住率达96%,闲来民宿、五星春天酒店、壹丁咖啡等100多个乡村旅游项目,如繁星“散落”其间。
一间名为“初见莱悦荟”的花园火锅就建在稻田边。油菜花开,里面水榭亭台,外面金光灿灿,一场花海里的火锅派对就此开场。2014年走进五星村以来,陶涛参与策划实施的30多个绿化和文旅项目,已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上百个就业岗位。
来自邻村的“90后”郑红丽以前在外打工,后来到郑涛的咖啡店当了店长,月收入五六千元,再后来就嫁到了五星村,“人流量最高的时候,一天接待了600多人次,营业额2万多元。”
2022年,五星村接待游客280余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
多元化推进乡村振兴
初夏,五星村的稻田已披新装,一座12米高的银色环状“蜗牛”装置引人注目,仿佛提醒游客慢下来,感受田园之美。
这只“蜗牛”是天府国际慢城的形象标志。近年来,五星村引进企业打造天府国际慢城,并将其与附近的桤木河湿地公园、五星村景区一体规划建设,于2020年获得国家4A级景区授牌。
2 岁就随父母迁往四川马尔康、在外生活近30年的胥凤,在而立之年选择重回老家五星村,搬进新家——蜗牛拾光。
这座由女主人倾心设计、以黑白橘加实木色构成建筑主色调的北欧风民宿在中式田园乡村中尽显清新。“湿地公园、慢城景区、研学培训……就觉得五星村会越来越好。”胥凤毫不掩饰对家乡的看好。
除打造优质文旅项目及服务外,地方特色产品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五星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王纪从村委会橱窗里取出一袋4斤装大米,“这是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的优质好米,但没啥名气。”王纪说,现在村里正在申请“五星大米”商标,希望抢抓旅游景区热度,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白头镇副镇长俞文明说,目前已跟邮政合作,签署了五星大米销售合作协议,今年力争冲到1000万元。“我们正通过‘合作社种植+农业公司收购加工+邮政平台销售’形成闭环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