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昌荣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作为宜宾市农业大区、四川省农村改革先进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区和全国产粮大县,宜宾市翠屏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升粮食产量、做强粮食产业,全力打造新时代“天府粮仓”翠屏样板。
李庄镇安石村。
雨过天晴,位于翠屏区李端镇其林村的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一片片绿意悠然的秧苗长势喜人。“全区水稻已全部满栽满种,相信我们今年又会取得丰收。”翠屏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祝科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信心满满。
粮食生产是“天府粮仓”建设的命根子。翠屏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全面落实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确保粮食种植面积,2023年翠屏区粮食计划播种面积81.5万亩,预计总产量达35万吨以上。同时,翠屏区全面推进粮油产业布局,规划建设粮油产业示范带10万亩,其中南域粮经统筹产业带3万亩、北域粮油轮作产业带7万亩,并按照省星级园区标准重点开展北域3万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南域2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和李端1万亩优质水稻(再生稻)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园区建设。
李庄镇安石村村民在收割高粱。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天府粮仓”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翠屏区坚持按照中央、省、市三级建设规划体系要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衔接布局,做到新增与改造并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截至目前,翠屏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7.78万亩,2022年立项了5万亩高标准农田即将全面完工,未来几年还将规划建设47.66万亩,其中新建29万亩,改造提升18.66万亩。届时,翠屏区将实现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为支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翠屏区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生产方式现代化为引领,实施“五良融合”、开展“五新示范”,支持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企业,支持国营企业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耕种管收、烘干除杂、产地加工和产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实现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在全市乃至川南率先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
李端镇其林村专用水稻基地。
产业兴旺,是建设“天府粮仓”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翠屏区坚持“二产”带动“一产”联动“三产”的发展思路,以项目覆盖为牵引,加快实施48个、总投资78.04亿元的农业重点项目,持续优化生产力布局,全力打造宜长兴城乡融合、G247农旅融合、金秋湖茶旅融合3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片,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用奋斗的激情挥毫“天府粮仓”翠屏样板、书写翠屏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翠屏区农业农村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