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仁寿:“藕”遇烂泥田 “莲”通增收路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3-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郭侨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文/图
  近段时间,走进仁寿县谢安镇扎林村的莲藕种植基地,都能看到忙碌的采藕场景。在大约一米深的荷塘里,挖藕工人们不时俯低身体,手持高压水枪,弯腰探寻着藏在淤泥里的莲藕,找到后,便用水枪冲开厚厚的淤泥,将一节节莲藕挖出,任其漂浮在水上,最后再统一收集、整理、打包。
  “我们村引进业主,流转土地,种植莲藕,村上每亩地每年收取30元的服务费,归集体经济所有。”扎林村党总支书记张大志说,基地还能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多赢局面。

image.png

挖藕工人在整理莲藕。

流转土地

发展特色产业
  “这边的土地大多是‘烂泥田’,不适合种粮食,种莲藕的话,产出的品质比别的地方都要好。”莲藕基地业主郑勇说,一亩藕塘能产2000公斤左右的莲藕,借助冬季低温时间长的自然条件,莲藕成熟后还可在地里自然“保鲜”至次年年初,只要巧打“时间差”,错季投放市场,便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看到业主发展莲藕种植的收益后,不少群众也跟着种。”张大志说,在遵循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扎林村还将村上闲置多年的“烂泥田”拿来由村集体统一试点种植莲藕,请当地村民进行田间管护。除开村民的务工支出,土地产生的收益归村集体经济所有。
  随着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尝到甜头的村民越来越多,2022年4月,扎林村以集体经济为大股东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300余户村民发展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吸纳长期务工村民200余人。

多管齐下

探索增收路径
  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中,扎林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挖掘潜力,多管齐下,探索增收路径,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
  2022年,扎林村将村上1200亩撂荒地全部整治一新,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试点开展粮经复合种植,既保证粮食安全,又提升经济效益。
  同时,扎林村党组织主动作为,争取项目资金,购买农机具,成立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本村及周边村组居民提供农作物收割、土地翻耕等农机服务。
  “农业服务的前提是宜机化的耕作模式。”张大志说,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扎林村在全村内基本实现农机能下田,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扩宽了农机服务范围。
  随着农机设备增多,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迫在眉睫,扎林村积极搭建广大农机人才学习交流平台,通过邀请专家授课,举办技能培训等方式,在本村范围内培养农机能手,持续增强农机作业能力。
  增收模式从无到有,村集体经济由弱到强,如今,走进扎林村,处处可见加宽的水泥路和优美的村居环境,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幸福的乡村振兴新景象铺展开来。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