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良田+良技 筑牢德阳“天府粮仓”基座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3-03-22

旌阳:“一图一网一链”数字赋能绘就现代农业智慧图景

王攀)今年2月,在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桂花村被命名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时值春耕备耕季,这个位于龙泉山区与成都平原交界处的村子里,5G农场里看不见农人忙碌的身影,而在旌阳区智慧农业管理服务中心控制室里,操作人员动动手指就完成了旋耕机翻地、浇地等一系列作业。旌阳区智慧农业管理服务中心,正是旌阳区发展数字农业布局“一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秉持‘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理念,旌阳区正深入实施数字农业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建设兼具农业生产智能化、产品经营网络化、行业管理数据化、惠农服务在线化四大属性的数字农业管理服务平台,连接打通全区域资源管理图、全过程服务物联网、全周期产业区块链‘一张图一张网一条链’三大路径。”旌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2年5月,旌阳区被纳入四川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又与旌阳区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旌阳,正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让数字技术成为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尖兵利器”。

image.png

德阳市旌阳区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的5G无人农场,运用5G+物联网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智慧化管理。 德阳市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一张图

全区域资源管理图打造农业全景数字看板
  数字农业建设,夯实基础是关键。旌阳区首先将工作重心放在“全区域资源管理图”上。“这张图指的是旌阳农业全景数字看板,包括1个数字底座、3大功能板块和N个管理软件工具。”旌阳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在数字底座建设方面,旌阳区充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方面数据,建立起“三农”数据库,实现全区所有农业用地、道路沟渠、农业人口分布等数据可视化。
  “比如,我们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整合承包地确权、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数据,对全区所有农业用地进行可视化编码,共为全区42.9万亩耕地、41.4万个地块编码上图。”旌阳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旌阳区围绕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农民服务3大功能板块,整合各类涉农资源要素,在底图的基础上,多个应用图层叠加,建立起旌阳数字农业的“智慧大脑”。
  在N个管理软件建设方面,旌阳区首先建立了8个管理软件工具,形成8大管理系统。农业生产是重中之重,为此,旌阳区建立了土地安全利用监管系统、农业机械管理系统、动物防疫及病虫害监测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4大管理系统。此外,还有农村产权管理系统、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系统、农村金融及农业保险服务管理系统、新型经营主体“一站式”服务系统。
  “通过这张图,我们探索实施主动申报、遥感监测、问题预警、现场核查、处置整改、预警解除‘六步工作法’,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进一步守牢耕地红线。”旌阳区有关负责人说。

一张网

全过程服务物联网催生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一张网’即天空地一体化物联网系统,它运用信息技术将数字底座、管理系统和数字化传感设备有效串联,构建起旌阳数字农业的‘智慧总管’。”旌阳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一张图”提供数字化支撑。
  这一构想如何实现?旌阳区按照市场逻辑,选择了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产业优势强、经济效益优的镇村,撬动工商资本投入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视频监控、无人农机、AI病虫害监测等物联网设施,形成了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并在逐步推广中形成了数字农业全过程服务物联网。
  具体而言,旌阳区主要通过青甜扬嘉数字农业示范园区、“旌韵高槐”数字农业体验馆、旌秀桂花智慧农业产业园等6个应用场景来实现。
  以青甜扬嘉数字农业示范园区为例,园区内建有土壤环境采集系统、水质环境采集系统、监控系统等,通过温湿度离子传感器、重金属离子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设施设备,对土壤肥力、水质、温湿度、农作物长势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这一套物联网设施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事操作精准化管理控制,不但能降低人工成本,还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品质。
  今年,旌阳区高槐村迎来了乡村旅游的回暖。最近,高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波在为村里新增业态、打造新场景积极奔走,“旌韵高槐”数字农业体验馆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作为旌阳区打造的应用场景之一,该体验馆承担着数字农业科普、优质农产品线上销售等职责,集中展现旌阳区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同时,游客可借助VR体验游戏,交互式参与文创、农创。
  “通过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避免了粗放管理的老路子,每亩耕地降本增效达1000元。如今,种植有大脑、生长有智慧、效能有提升、绿色高质高效的目标已初步实现。”旌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一条链

全周期产业区块链构建农业产业优势集群
  “‘一条链’指的是全周期产业区块链,以蚂蚁区块链技术为载体,将农业生产、行业管理、人才培训等与产业链末端对接,结合普惠金融的介入,打造旌阳数字农业产业化生态链。”旌阳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的就是要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不高等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旌阳区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库、区块链技术,按照政府引导、科技助推、市场运作的方式,围绕推广运营、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进行赋能支持,形成一体化的“农产品种养、加工、包装、销售、物流”生产流通体系,从而实现“产品溢价—产业聚集—产业链延长”的乘数效应,构建起“小而精、多而美”的农业产业集群。
  “今年,我们筛选100个优质农产品上链孵化。通过蚂蚁品牌、旌耘公用品牌官方认证,与企业自主品牌‘三品合一’,实现了销售溢价。”旌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
  在推动社会化服务数字转型方面,旌阳区开发了旌耘里APP,通过网上点单,就可开展生产、管理和金融服务。“这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有效破解小农户单打独斗干不了、干不好的难题,真正形成了区块链带动农业业态发展的‘链上旌阳’数字农业生态。通过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融通金融链、融合创新链,旌阳构建起了产业生态圈,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旌阳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旌阳区计划吸引德阳市乃至全省的优质农业企业入驻旌阳农业区块链,健全集中结算体系,建立农业产业数字化综合生态圈,打造农业产业数字化经济高地。

image.png

俯瞰德阳中江县现代农业粮食生产示范基地。 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江:“产粮第一县”农田建设加速跑
  (肖开丰 梁潼 张雨心)“谷满囤,粮满仓”,这是德阳市产粮大县中江县的一句写照。2022年,克服疫情防控、干旱等因素的影响,丘区大县中江迎来又一个丰年。中江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1万亩,总产量80.3万吨,连续16年位居四川省第一。
  今年,中江县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中找准定位,明确了“着力打造‘天府粮仓’示范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18.1万亩,粮食产量达到82.2万吨”的目标。
  农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让荒地成“粮田”、“粮田”变“良田”、“良田”跑农机,中江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加快推进,撂荒地整治成果持续巩固。截至目前,中江县治理耕地“非粮化”5062亩,整理撂荒耕地5.86万亩,实现动态“清零”,建设高标准农田101.57万亩,宜机化改造2.5万亩,实现“小田变大田”“坡地变梯田”,全县道路沟渠纵横,水利设施完善。

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拼高标准农田建设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中江县落实粮食生产责任、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先手棋”。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第一步是平整田地,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粮田”变“良田”。近日,在中江县2022年财政转移支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龙台镇项目区)现场,多台挖掘机正开足马力,平整土地、修整机耕道。自项目开工以来,施工方抢抓时机、挂图作战,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
  “投入机械151台,投入人工451人,建成后将解决过去排灌沟渠不通畅,农田汛期涝、平时旱,田间道路通行难的问题,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项目施工人员刘永忠说。
  中江县2022年财政转移支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永安镇、龙台镇、玉兴镇、南华镇,项目总投资1.1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7万亩,包括土地整理、整治塘堰、新建拦河坝等。其中,龙台镇项目区涉及3个村,计划机械平整土地3500亩。
  在通济镇土桥村、狮龙村两个村的田块间,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初具规模、平整宽阔,待水渠、塘堰等基础设施全部完工后,这些农田将插上绿油油的秧苗。“目前已完成土地整理2700余亩,新建渠道31公里,整治塘堰22座,8公里产业路路基已全部成型。”通济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谢浩介绍。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中江县严格按照“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能排能灌”原则要求,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截至目前,中江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1.0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01.57万亩,占耕地的70%。
  今年,中江县将全面完成8.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其中高效节水灌溉5000亩,项目总投资2.52亿元,涉及9个乡镇29个村。建设内容包括土地整理18435亩,整治塘堰167座,新建拦河坝7座、蓄水池2座,新修道路62公里、沟渠174公里及配套设施等,目前完成工程进度的65%。此外,2023年向上争取的8.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也将于年内开工,按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快进键”。
  “用2—3年,建成两个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打造形成‘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片,重点发展粮油、粮经产业。”中江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因地制宜、“两改两增”

拼农田宜机化改造
  3月7日,在中江县黄鹿镇青藕村农业机械化示范区项目施工现场,几台挖掘机正在进行地块平整作业,而在现场的另一边,已经改造好的撂荒地呈阶梯状分布,排列有致。“这个项目投资300万元,计划新建作业道3600米、改造土地300亩,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5%左右。”青藕村党支部书记肖刚介绍说。
  据了解,该项目完成后,将实现现有田块、土块小并大、陡变缓的改良目标,通过机械化操作,减少人工成本,受益群众将达720余人。
  近年来,中江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有效提升丘区农机装备应用水平,有效破解“谁来种田,怎样种田,如何种好田”的难题,成效日趋凸显。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7900万元,改造2.5万亩,2023年计划改造2万亩。
  中江县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在永太镇长河村流转土地1300余亩,已全部完成宜机化改造。“小春种植小麦、油菜,大春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种耕作模式既能稳定粮食播面和产量,又能增加土地种植收益,同时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节约人工成本,据测算,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380元左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滔表示。
  中江县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两改两增”(小改大、坡改缓;增加排灌水系、增加农机作业道),大力进行宜机化改造,快速补齐丘陵地区农机作业“下田难”“作业难”短板。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动员其参与到农田宜机化改造中来,特别是发动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承包宜机化改造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农业大县,中江县要坚决扛牢责任担当,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升。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中江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