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初春时节,蜀乡从南到北一派繁忙的春耕备耕景象,一台台“铁牛”驰骋在广袤田野,娴熟地奏响大春作物耕种“进行曲”。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四川丘陵山区,一种号称“豪华版微耕机”的履带式旋耕机首次加入春耕之列,无论在水田,还是旱田,均能如履平地、大展身手,迅速旋耕出了一块块适合播种的好田好土。
省内一农业种植业主找到厂家选购履带式旋耕机。
亮点一 水田旱地都很“牛”
2月27日,在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红碑村,一片坚硬如磐的旱地正被改造,以抢在今春播种一季玉米、红苕。
现场马达轰鸣,机手杨大敏操纵着一个其貌不扬、带有履带的“铁家伙”,在前面徐徐跑动,而“铁家伙”拖着的旋耕机也同步启动,机身上一排螺旋型的铁犁飞速旋转,猛地扎进板结的硬土层,所过之处,已成一行行旋耕好的松散碎土块。
这“铁家伙”就是履带式旋耕机。“什么新机具、好机具,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从2006年开始购买机具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杨大敏说,“今年春节前,我花3万多元购买了这台履带式旋耕机,仅在今年春耕的耕作环节,我就拿到了300亩的作业订单,到现在已经作业五六十亩,为农户旋耕1亩可收入100—150元。”
通过前期的运用,杨大敏总结履带式旋耕机的特点时,点赞“很牛!”他说:“一是可达35马力(他之前用过的其他履带式小机具仅一二十个马力),这样,遇到坚硬的土壤,才带得动、‘吃’得下;二是其他的履带式 机 具 ,履带宽度只有20—25厘米,而履带式旋耕机的履带宽度则达到了35厘米,这样在烂泥田的通过性就很好,不容易陷在泥里;三是整机重量只有980公斤,比传统的履带式机具轻了520公斤,因而更便于在水田通过;四是主机与配套机具采用三点式悬挂,只需取掉三个插销,就能迅速更换开沟机、覆膜机等机具,不像过去的整体式机具,要拆卸很多螺丝才能更换配套机具。”
现在,杨大敏操控履带式旋耕机一天可以旋耕20亩土地,这与他过去采用微耕机一天仅能旋耕三五亩土地相比,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也没有使用微耕机震得手都“遭不住”的情况发生了。
农机手杨大敏在作业现场操控履带式旋耕机。
亮点二 玄机多多适丘区
“四川丘陵山区土地高低不平,大型机具无法进入作业。传统的都是采用微耕机进行旋耕,在以前每块土地平均只有两三分面积的情况下,还勉强能应付,但这几年有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加入,土地由小块改成大块,一块地平均能达一两亩,这就需要稍微大一点的机具进行旋耕才行。”开发并生产履带式旋耕机的成都鼎峰盛现代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吕林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的履带式旋耕机正式推向市场,到现在四川几乎每个市(州)都有销售,仅从今年2月至今,发到用户手中的已经有四五十台了。”
除机手杨大敏总结的履带式旋耕机的几个特点外,成都鼎峰盛现代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杜有洪还介绍了其他特点及其原理。他说:“它在下水田遇到泥脚比较深的情况,都能正常旋耕,这是因为履带宽、自重轻的原因,使每平方厘米田块承受的压力仅为0.11公斤,低于国家每平方厘米0.2公斤的标准;同时,它通过电控液压、电控按钮等装置在转向、升降方面实现了一杆操作,而且避免了过去同类型履带机具中多杆操作、机手手忙脚乱的现象。”
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原副院长董焕然认为,“履带式旋耕机相比传统的微耕机,爬坡能力强、作业能力强、作业效率好、耕作质量好,因为自重不轻不重,遇到土壤板结的田块,既能把土壤旋下去,又不会弹起来;此外,它的主机相当于一个可更换多种机具的动力平台,带有发动机、行走装置、传动装置、牵引装置、操控装置,类似于一个通用的底盘,可以快速切换旋耕机等不同类型的机具”。
据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院长王霜介绍,在四川丘陵地区,平均每个地块仅0.32亩,大拖拉机去不了,此前四川丘陵地区机械化耕作绝大多数依赖微耕机,但微耕机爬坡能力弱、效率低、耕层浅,而且“操作一天下来,人都要抖散架,某些情况下还不安全”。履带式旋耕机就相当于是“豪华版的微耕机”,除具有前述优点之外,还是乘坐式的,“既解放了牛,也解放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