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南繁”一路40年 这个老郑不简单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2-24

人物名片
  郑家奎,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被遴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得四川省杰出科技贡献奖和杰出创新人才奖。
  历时20余年,他和团队解决了在杂交稻高产基础上同步改良氮高效利用和提升品质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杂交稻品种氮高效优质高产结合的突破,获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其研究项目“水稻雄性不育K型新质源的创制、研究与应用”和“水稻耐热、高配合力籼粳交恢复系泸恢 17的创制与应用”分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他主持和参与完成的科技成果应用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40亿元。

image.png

郑家奎指着稻田里的各种材料和组合,很豪气地说:“我有‘生杀大权’!”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范莉 张闻亚 文/图
  2月16日早上8点半,迎着初升的太阳,记者前往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龙门基地,只为一个约定:到海南一定看看相识近20年,著名水稻育种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的郑家奎研究员。
  见记者进小院,站在二楼楼道上的郑家奎的夫人查先敏向小院外试验田的方向喊道:“老郑,客人来了!”记者连忙说:“我们去田间找郑老师。”
  与这位“南繁”老人的龙门阵从田间开始展开……
  1984年8月,郑家奎第一次踏上“南繁”之路,至今已近40年。
  “每年10月都来海南,从来没断过。”郑家奎说,每年在南繁基地都要呆半年左右,这几十年,在南繁基地见证了育种技术的变化、交通的变化、生活条件的变化……

育种工具
  过去:一把尺子一杆秤,很难精确测量谷子大小
  现在:仪器一扫就 OK,“长短胖瘦”一目了然

  走过小院,转弯看见远处清瘦的郑家奎,背着双手站在田埂上,正在仔细察看田里的水稻,脚上仅穿着一双拖鞋。
  这时田里有些水稻已抽穗开花,工作人员正将父本稻穗剪下,套上袋子,让它跟不育系杂交,等到成熟结籽后,再进行筛选。
  “现在育种效率高了很多。授粉等杂交栽培技术更好、更成熟了。”郑家奎告诉记者,以前,育种工具的标配是一把尺子一杆秤,尺子测株高,秤是用来称谷子的重量。但谷子的大小,很难用尺子精确测量。现在的测量技术很先进了,仪器一扫,就能知道稻谷和米粒的物理性状,‘长短胖瘦’一目了然。”
  “我的权利很大的哦!你看这地里这么多父/母本还有恢复系,看他们的组合,只有优秀的‘孩子’能留下来!”指着稻田里的各种材料和组合,郑家奎豪气地说。
  郑家奎自豪地告诉记者,四川的杂交育种技术是非常棒的,近年来,每年有3万余份育种材料、90%的新品种都在海南鉴定和加代。

前往基 地
  过去:最长用时7天,除了育种还要“打怪”
  现在:只需三四个小时,育种有了新的方向

  在小院边,4只长雨靴分别倒挂在4根木棍上。“每天从田里回来,把雨靴洗干净后,一定要倒挂,不然会有虫子、蛇等钻进去。”郑家奎边说边回忆起过去的艰苦岁月,“40年前,刚来海南的时候,这一片全是荒草,蛇多,田里的蚂蟥也多,有一次没有找到雨靴,用包装袋自制了一双,结果蚂蟥钻到腿上,又痛又痒10多年。”
  “现在环境好多了,交通也方便了。以前,我们从四川到海南要走三四天,最长的时候,花了7天时间才到基地。有次遇到台风天气,还在桥洞下躲了一夜。”郑家奎说,现在直接飞过来,只需要2个多小时,机场到基地也就不到一个小时。
  时代的变迁,也让育种有了新目标。郑家奎当初大学选择学农,就是希望通过所学解决乡亲们吃饱饭、吃好饭的问题。去上学时,老乡们告诉他,“能给家乡找些高产的水稻新品种,能让家乡多打点稻谷,就不枉你在这儿生活了10多年。”
  几十年的坚守和专注,郑家奎在水稻科研上成果丰硕,在水稻雄性不育新质源创制及不育系选育、水稻耐热高配合力恢复系选育及超高产组合选育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先后构建出杂交水稻新不育系10份和恢复系5份,利用这些育种新材料已培育出杂交水稻新组合50多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其品种应用于生产创造的经济效益在40亿元以上。
  现在老百姓不愁吃不饱饭了,育种家又有了新的使命和方向。
  当记者问“你预计今后水稻的亩产会达到多少?”郑家奎说:“现在的生活好了,高产不再是育种的终极目标,优质稻、专用稻是我们现在育种的方向,比如酿酒稻、保健性的稻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实现食药同源更好了。在功能性这个方面,我还想再努一把力。”

新闻花絮

“红花和绿叶”
  从田间走回小院,郑家奎的夫人查先敏立即递上两片药片,让他服下,同时拿来皮鞋和袜子,守着郑家奎把拖鞋换下来。
  曾经在大学当老师的查先敏和郑家奎是各忙各的事业,三年前,查先敏退休,又遇郑家奎大病,于是就一直跟随在郑家奎身边。她说:“他的药一天都不能停,还要定时服用,他又忙,哪里记得到哦,我现在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喂药’。”
  查先敏说,郑家奎的生日在2月,前面一二十年,春节和生日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在海南过的。现在,郑家奎在海南的时间还是没变,唯一的变化就是有了查先敏的陪伴。
  郑家奎笑着告诉记者:“她是我的红花。”查先敏打趣地说:“你就是我的绿叶嘛!”晚年,这对老夫妻携手相伴。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