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翻田、采收洋芋、春灌浇水……早春时节,乡镇农忙,各地抢抓农时,有序投入到春耕备耕等农事活动中。
让我们以春忙的视角凝望蜀乡大地,找寻乡村田野里的“小美好”。
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凤坪村,农机正在稻田里犁地。
纳溪区合面镇凤坪村
一降一增“稻鱼共生”开好
四川农村日报讯 文良旭 陈宏宇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这个大‘铁牛’翻田真的快!1亩田只需要10分钟就犁好了,而且翻的泥饼又深又软,效率好高。”2月10日,在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凤坪村的泸州市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百亩冲”核心区,田坎边的乡亲们看到大型拖拉机耕田后,“啧啧”称赞。
为抢抓农时,合面镇早早开始谋划春耕生产。“政府提供免费农机,稻种、鱼苗和技术也包圆了。”合面镇镇长罗勇说,为提高农民积极性,该镇在区农业部门的支持下,以凤坪村的万亩“泸州市稻渔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为试点,向周边辐射稻渔种养惠民政策,推行“稻鱼共生”模式。
看到政府提供的免费农机在自家稻田里作业,凤坪村9组62岁的舒成德打开了话匣子:“我家有 5 亩稻田,每年春耕是我最焦心的时候,儿子外出,我体力有限,这么好的稻田不种好水稻自己都心疼,全部请人耕种又没有多少利润。今年有免费拖拉机耕种,也有稻种、鱼苗和技术,还能拿补贴,省心又安心。”
据合面镇党委书记潘志远介绍,近几年,合面镇持续完善稻渔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机械化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政府免费提供机耕和给予补贴的稻田面积达1万亩,农民种田成本每亩将直降500元,采用“稻鱼共生”模式,每亩稻田将增收稻田鱼120斤。
“这一降一增,种植户种田更积极了,稻田效益也实现了最大化。”潘志远掰起指头算起了增收账,按水稻亩产1500斤、稻田鱼亩产120 斤计,以目前市场价售卖,每亩可增收约3600元。
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豆地坪村,村民正在采收秋洋芋。
沙湾区牛石镇豆地坪村
人勤地不闲 果蔬套种又增钱
四川农村日报讯 欧阳志钰 文/图
近日,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豆地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牟启迪正组织村民采收秋洋芋。采挖、分拣、装袋、搬运……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2022年9月中旬种植秋洋芋40亩,目前已投入资金3万元,现在看来产量和品质都很 好,亩产量在2000斤-2500斤左右。”牟启迪乐呵呵地说。
“我们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周边的蔬菜收购商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本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面对满地刚挖出来的秋洋芋,牟启迪并没有担心它接下来的去处。“豆地坪村的秋洋芋品质好,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收购商何云刚说。他开着一辆货车停在田地旁等待装货,“有多少收多少”。
据介绍,秋洋芋是套种在佛手柑种植基地的,属于“短平快”的作物,从种植到收成只需要3个月左右,能多一季的收成,也不耽误佛手柑的种植。
“‘佛手柑+秋洋芋’的套种成功,让‘闲置地’变‘增收地’,是沙湾区牛石镇在保障农业安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一次尝试,同时也是通过实施农技指导和土地轮作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每亩产量的最大化,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牛石镇豆地坪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杨云强说。
成都市金堂县官仓街道红旗村,村民正在自家果园里浇水。
金堂县官仓街道红旗村
农田喊“渴”村民盼来“及时水”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岳霖 文/图
春耕正当时。眼下已进入春灌春播季节,农业用水需求量持续增加。
2月7日,记者在金堂县官仓街道红旗村看到,来自红旗水库的水缓缓流入水渠,灌溉了红旗村、玉皇山村、爪龙溪社区的农田。
在官仓街道红旗村 10组,村民吴缝萍正在自家果园里浇水。她边忙碌边说:“这次春灌放水太及时了!”年过半百的吴缝萍,家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没有红旗水库放水入渠,她就只有自己下山挑水,这次水库放水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红旗水库地处金堂县官仓街道红旗村境内沱江流域。水库开发任务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城市供水功能。水库集雨面积67.1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4.3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76万亩。
金堂县水务局红旗水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马忠明介绍:“金堂县红旗水库属于中型水库,这次农业灌溉面积约1.2万亩。”
“我们每年2月就开始放水,持续30天左右,每个村预计10天,每年放水量在1万立方米以上,基本上能够满足农田需求。”官仓街道红旗村党总支副书记郑茂林说。春灌期间,红旗村相关负责人将坚守岗位,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做好春灌应急准备工作,及时疏渠堵漏,为村民春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