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寒假“进度条”告急,新学期即将开启。这个假期除了欢度佳节,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们的有益尝试。
“2000余名川农学子主动投身农业强国建设,扎根实践沃土助力乡村振兴。”2月2日,记者从四川农业大学团委了解到,这个寒假,该校学子继续吹响“青春集结号”,深入乡村,将青春书写在广袤的大地上。
科技当笔创新书写产业振兴
这个寒假,该校管理学院的“禹溪创业”团队为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金龟村自主研发了“禹溪部落”小程序软件。小程序可以观察认养果树生长情况、进行水果购买、开展民宿预约等活动,使“禹溪部落乡村旅游”项目更加完善,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15天内,我们线上店铺成交金额达17570.64元。一个月内,直播用户总数近1.25万人,成交额由7403.25元上涨到12670.87元。”在雷波县,该校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悦丰助农”团队对当地5支农民团队开展点对点帮扶,开办新媒体运营宣讲动员会和技能培训,协助农民团队基本掌握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店铺运营等电商运营方法,帮助雷波脐橙走出大凉山。
生态为墨脚踏泥土描绘美丽乡村
如何解决蓄水设施常见问题?哪些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率更高?针对这些问题,该校水利水电学院的“蓝色水足迹”团队成员前往雅安、宜宾、泸州等6个城市11个乡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通过“云科普”的形式,面向雅安市汉源县皇木镇村民展开“节水灌溉技术以及作物农业灌溉用水”知识宣讲,在改善农业灌溉蓄水用水问题中得到了良好成效。
在秦巴山区,该校资源学院的“沃土育新苗——秦巴山土壤培肥及特色产业规范化种植先行者”团队协助专家深入田间开展科普宣讲,解决种植难题。“我们团队形成了‘改善土壤生态助农、种植帮扶产业助农、周边就业生活助农’三级助农服务体系,在当地推广珠芽金魔芋种植、水稻精品种植方法,让村民看到种粮也能带来良好经济收益。”该团队负责人周川钰说。
文化做纸在村头巷尾书写青春
“回雪飘摇转蓬舞”“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在妙趣横生的知识讲解中,劳作之余,村民得以了解到国学文化知识。来自该校人文学院的“文”润新乡团队成员,依托由雅安市民政局编撰的《雅安地名和历史故事》,在讲授历史地名小故事时穿插国学文化知识,用文化丰富乡村生活。
“非常感谢川农的这些娃娃来到我们邢村制作墙绘,帮助这里进一步打造‘桑蚕之乡’名片。”来自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艺绘百年·青春绘梦”团队结合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邢村村镇“桑蚕养殖”特色,利用墙绘艺术、新媒体运营传播等手段,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墙绘美化乡镇环境,助力乡镇创新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