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文/图
最近冷空气“肆虐”,四川多地下起了雪。降温天,地里的小麦还好吗?
1月12日,记者随小麦重大技术协同推广专家团队到成都崇州市、大邑县等地考察小麦苗情。当地大部分小麦已进入拔节期,面对强降温,小麦专家怎么说?
无人机对小麦进行喷施作业。
防
迎来强降温:拔节期小麦“怕冷”更易发生冻害
俯瞰崇州市十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基地,麦苗铺开,一片青绿。“去年12月、今年1月的苗期经历了几次气温短暂回升,这季小麦在前期长得很快,现在部分已进入拔节期。”看着眼前生机盎然的小麦,小麦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技术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樊高琼却有些忧心。她告诉记者,这次强降温比往年晚来几天,拔节期的小麦遇上强降温,遭遇冻害的风险提升。
樊高琼介绍,0℃以上低温叫冷害,0℃以下低温叫冻害。冷害和冻害均会导致小麦叶绿体发生过氧化损伤,造成叶绿体解体,叶色褪淡,光合能力下降。此外,由于小麦拔节后节间中空,遇低温腔内结冰,会导致幼穗脱水死亡,茎秆坏死。小麦如何安然应对此次降温,这是专家团队此行关注的重点。
“0℃影响倒还不是很大,最害怕的就是打霜。”对于强降温,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任勇有着同样的担心。任勇告诉记者,因为上一年种植小麦效益较好,种粮政策优惠,当地种植户种粮热情高涨,但在梓潼县、绵阳市一带田间调研发现,部分大户为了提高出苗率,每亩用种量较上一年提高10斤左右,如今田间小麦密度过大,苗情偏弱,更要当心降温冻害。
治
应对强降温:提高小麦营养 减缓成长速度
在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无人机在麦田间来回作业,这是樊高琼在紧急联系农资生产企业调配相关肥料药剂后,为小麦注射的“预防针”。
“当务之急是喷施抗逆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时补充营养。”樊高琼解释,针对这次低温,对于已经拔节的麦田,可以提前预防,开展化学调控。在降温前1天至3天,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S诱抗素和腐殖酸水溶肥,或者S诱抗素配合磷酸二氢钾;对于尚未拔节的麦田,若存在田间播量偏大、群体较大,或者植株偏高的品种,可再增加多效唑、甲哌鎓一起喷施,这两种药剂可延缓生长,缩短小麦基部节间长度,同时增强抗冻能力。
“春节前后也是小麦施用拔节肥的阶段,各地应根据田间长势长相色泽、前期肥料施用情况,合理施用拔节肥。”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汪仁全介绍,旱地麦田由于干旱,出苗晚,分蘖少,麦苗纤细,整体表现为弱苗长相的田块,应趁此次降温降水天气,补充氮肥,扶弱促壮苗。
除了防冻害,小麦病害同样需要关注。“由于前期偏暖,田间已有白粉病和条锈病发生的田块,则注意加强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减少发病中心、控制发生蔓延。”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胥筝提醒道。
各地小麦专家一致表示,本轮降温,冻害程度与最低温度以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除做好预防工作外,还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田块受灾情况开展跟踪调查,制定技术措施。同时,倒春寒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也非常大,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及时做好麦田防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