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11月28日一早,丹棱县齐乐镇红石村一片柑橘林,部分果树已经盖好了塑料大棚。欧阳建站在树林间,手机传来一则消息——“明日起四川大部即将迎来强降温”。“得抓紧时间,把最后一点防冻塑料布给搭好了。”收起手机,他再次钻进茂密的果树间,不见了踪影。
今年已经70岁的欧阳建是齐乐镇有名的柑橘种植户。20年前,丹棱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柑橘种植,作为当时县农业局(现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名柑橘栽培技术专家,欧阳建响应号召,承包了40亩地,做起了柑橘种植示范。
同样是种柑橘,欧阳建的果园,看起来总与别人“不太一样”。
11月底,丹棱县的爱媛38号已经进入了尾季,但欧阳建的园子里,不少爱媛38号还在挂果。“全部盖上塑料布,这段时间不准备卖了。”欧阳建说,他的部分爱媛38号要留树保鲜到春节期间,“爱媛38号属于中熟柑橘品种,今年夏季高温影响不大,不仅产量不错,亩产能够达到8000斤左右,价格也比往年稍微高一些,今年这段时间卖就能卖到三块多钱一斤。等留树保鲜到春节期间,还能涨到五六块钱一斤。”
虽然今年的夏季高温对爱媛38号影响不大,但果园里绝大部分面积种植的不知火,却因高温产量大大下降,“往年亩产能达到4000斤到5000斤,今年只有3000多斤。”欧阳建告诉记者,眼下低温天气马上开始,为了减少果园整年的损失,他不仅把留树保鲜的爱媛38号全部遮上了塑料布,还为春见果全部套上了两层果袋。
50岁才开始二次创业,成为一名专业的柑橘种植户。有这样的底气,欧阳建靠的不仅是一身的专业技术。
“品种非常关键。”欧阳建说,经过多次品种更新,近年来,他的40亩承包地里确定了不知火、爱媛38号和春见三个主要品种。“这几年的新品种非常多,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地区适应性。但是从前期的栽培情况来看,有很多新品种并不适合在四川大范围种植。”欧阳建说,“从我的经验来看,引进新品种一定要进行小范围试种,确定适应性不错之后再进行大范围推广。”
今年,已经承包了20年的果园即将到期,欧阳建也打算退下来,“年纪大了,不如以前有干劲了。但如果有年轻种植户愿意,我也希望把我几十年的经验传递出去。”欧阳建说,这几年柑橘种植户越来越多,但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技术可以学,品种可以换,但是劳动力缺乏并且成本高的问题,需要早做准备好应对。比如以后的果园还是需要一定的规模,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打造宜机化、设施化的现代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