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李镁超 )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进一步做优产业规划布局,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
落白亮村香桂基地
一是竹产业持续壮大。通过组织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等方式,以竹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为纽带,探索“村党支部+村资公司+专合社+农户”的集体经济模式,带动农户连片发展竹产业5000余亩,采取“集中经营、量化入股”形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收益后农户和合作社分别按自栽统管8:2、统栽统管6:4分红,有效实现人才、土地、资金、市场等要素资源最大化整合利用,切实壮大村集体经济。截止目前落白亮村竹产业累计收益93万元,群众已分红30余万元。
竹产业分红现场
二是稻虾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县委发展思路和乡党委政府发展定位,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规划特色水产业,积极招引四川省兴虾农业有限公司,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建成稻虾基地1000余亩,年产商品虾80万斤,年产值2500余万元,利润1500万元,年产值150余万元,利润60余万元,长期稳定吸纳50人就地就近务工就业,稳定发放土地流转费40余万元/年,惠及农户1000余户,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实现种养结合、规模发展,走出“党建引领出路子、村资公司建链子、规模种植成林子、门前池塘养虾子、百姓兜里有票子”的发展新路径。
稻虾丰收图
三是香桂产业稳定发展。立足喀斯特地貌,山多平地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获得香桂树幼苗75万株,动员农户通过退耕还林、林间补置、去荒造林等方式大面积种植,建成基地4500亩。引导本村在外务工致富带头人回乡创办香桂树枝精油提炼厂,与珙县晋泽香料植物种植有限公司合作,形成“公司+代加工点+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500余户农户种植香桂,年产香桂树枝4500余吨,年产精油30余吨,年产值达230余万元,代加工点以保底价收购农户香桂树枝,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5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