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遂宁安居:蓝色火焰生生不息 海龙村有何“沼”数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11-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杨都
  白墙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清幽的池塘边,学生在白纸上用心描绘眼前的绿水青山……10月28日,在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的“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一幅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这座因沼气而兴旺的村落,有着“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的美誉。早在上世纪70年代,海龙村便以沼气建设在省内外名声大噪。时至今日,这座村落依旧以沼气发展探索经验吸引着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地方同行前来观摩学习。海龙村,是如何让这团低碳的蓝色火焰生生不息的?

image.png

正在打造全省首个“低碳社区”的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资料图片)。 记者 吴枫 摄

寻“沼”历史

1973年基本实现沼气化
  上世纪 70年代,为了解决缺柴烧的问题,海龙村大力发展石沼气池,发起了农村地区的“能源革命”。1973年,海龙村原属的凯歌公社二大队基本实现全村沼气化,成为当时全国有名的沼气建设村。
  翻阅史料人们发现,在1974年1月18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的《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代替柴草和煤炭,四川省许多社队采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气》一文曾记载:到1974年,中江、绵阳、绵竹、遂宁、渠县等五县社社都有沼气池。据《遂宁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志》记载,1974年至1975年,陕西、河南、湖南等10多个省、市先后派代表团来遂宁考察沼气建设。
  “不过,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越发普及,沼气产量不稳等短板凸显。”海龙村党支部书记熊建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家畜养殖锐减,能源需求降低,沼气原料短缺,沼气在海龙村一带逐渐被舍弃。

“碳”索未来

向全省首个“低碳社区”进发

30多年后,海龙村再次焕发生机。
  在“双碳”的背景下,今年,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与遂宁市安居区签约共建常理镇海龙村“低碳社区”,协议提到,双方以海龙村为核心区,打造四川首个农村“低碳社区”。
  乡村有碳排放,也有碳吸收。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刘刈介绍,经测算,海龙村的林地和农田土壤每年能固碳 1500 吨左右,“农村可以提供森林碳汇,减排潜力很大。”
  “1264.1 吨,这是海龙村的碳净排放量,也是‘低碳社区’要攻克的减排目标。”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超介绍,海龙村在农村生态领域建设环湖隔离带,开发生物质燃料提升林业碳汇;在农业生产领域采取加强稻田和藕塘精细化管理,改变淹水方式,减少甲烷排放;在农村生活领域建设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与管理。通过3个方面10项措施,海龙村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200吨,实现区域内“近零碳”生态。
  在安居区委书记吴军看来,海龙村是安居区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重要探索地,其打造四川首个“低碳社区”的试验,就是要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农村地区低碳排放技术标准,做实、擦亮、立稳“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的金字招牌。
  如今,海龙村联合周边的常乐村、万福村、铜钱村等7个村组建海龙联村党委,朝着“低碳社区”的建设目标携手并进。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