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特点
“道孚大葱”比内地大葱辛辣味儿更重、回甜、葱白较长、直立、更抗倒伏
市场开发
主攻成都市场,目前已摆上了大型超市的货架。远景目标是走向日本、欧盟等地市场
当前市场
目前主要满足甘孜州的需求,在康定、雅江、理塘销售比较理想,日常的市场价每斤5—6元,年底高达每斤11—12元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道孚大葱”久负盛名。但长期以来,种植面积只有区区500亩,且都在房前屋后零星散种,产量和品相难以保证。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品牌效应?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周金泉
时下,在道孚县“道孚大葱”的种植乡镇,田间一片葱翠,农户像往年一样高高兴兴地收葱卖葱,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喜中有忧的却是,久负盛名并成为甘孜州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道孚大葱”,因多年来农户种植零星分散、粗放管理,而难以借助品牌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怎么办?记者调查发现,当地已充分地意识到这一产业短板,正致力于引进业主和企业,走规模发展“道孚大葱”的路子,唱响品牌,扩大销路,助农增收。
种植零散 价格虽高产量低
7月31日,小雨淅沥,在道孚县城农贸市场,记者看到好几个农户在叫卖道孚大葱,大葱白白的、翠翠的、香香的,煞是诱人。
“三四月份种,六七月份就可卖了,我们一般在本县卖,零售5元/斤、批发3元/斤。”道孚县麻孜乡特尔瓦村农户拥青她姆说,“卖倒是好卖。但是,我们都种在房前屋后,一家一户一般只有几分地,多的也没上过1亩,体现不出规模效益。”
“道孚大葱”种植历史悠久。但是,全县22个乡镇仅鲜水、格西、孔色、八美、色卡等16个乡镇种出的大葱才称得上资格的“道孚大葱”。因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等原因,“道孚大葱”比内地大葱辛辣味儿更重,回甜、葱白较长、直立,更抗倒伏。
多年以来,“道孚大葱”主要满足甘孜州的需求,在康定、雅江、理塘销售比较理想,日常的市场价每斤5—6元,年底高达每斤11—12元。
可是,售价高,却没有量。在2014年以前,“道孚大葱”仅仅是农户零零星星种植,凑拢来也不过500亩。
“‘道孚大葱’在切的时候就相当冲鼻子,就跟洋葱差不多。”道孚县农牧和科技局科教股股长陈慧说,“我们的问题是,都是农户零星种植,没有业主和企业带动。就算别人要我们的产品,一年四季都要供应,咋拿得出来?”
在道孚县麻孜乡沟尔普村,道孚县志华农场大葱种植基地负责人叶洪亚说:“农户种的‘道孚大葱’不仅不成规模,而且都是种的‘懒庄稼’,导致种出来的葱白比筷子还细,虽然这对品质没多大影响,但要往内地销就要讲个好品相。同时,农户该垒土不垒,该施肥不施肥,结果种出来的葱,葱白比较短,产量也很低。”
资料图片
招商引资 扩大规模做强品牌
2014年底,“道孚大葱”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1月又获国家工商总局标志证明商标。然而,种植零星,不成规模,没有业主和企业带动,始终是制约“道孚大葱”产业壮大发展的短板。
“‘道孚大葱’是甘孜州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要壮大发展,必须打破小而散、零而乱的格局。”成都市郫都区挂职干部、道孚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陈俊杰说,“我们的想法是通过逐年招商引资,吸引业主和企业来规模发展,打造‘道孚大葱’核心示范区,通过传帮带使农户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订单收购农户符合标准的产品,打开‘道孚大葱’在州外的销路,推向中商端市场。”
于是,去年4月,成都市郫都区志华农场业主叶洪亚,成为首个被招商引资到道孚县规模种植“道孚大葱”的业主,他当年就建起了300亩的示范基地。
“这里的农户之前没有大型种植的经验,技术和管理都不过关。”叶洪亚说,“我打算先培养三年,等通过有机认证以后再把‘道孚大葱’打进高端市场。而且,通过我这两年精耕细作的示范,亩产达到了4600—5300斤,远远超过了当地农户的1500斤/亩,品相也不错,葱白至少都有手指粗了!”
通过叶洪亚的引领示范,当地一些农户种出的“道孚大葱”已比之前的“筷子粗细”好多了,部分农户成为种植7—10亩的适度规模户,全县新增规模面积达到1000余亩,总面积达到了2000亩。
陈俊杰介绍,自“道孚大葱”形成一定的规模种植之后,目前已在成都的批发市场设点销售,在郫都区已开设4个道孚产品直营店售卖 “道孚大葱”,同时,在甘孜州的炉霍县、甘孜县也开设了专卖店。
“我们现在想进一步把‘道孚大葱’的品牌做响,扩大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陈俊杰说,“因此,我们还准备引进两三家企业并对企业给予一定的农业项目补贴,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到2020年,把‘道孚大葱’的面积扩大到3000亩,其中规模面积2500亩,同时把平均产量提高到4000斤/亩。”
陈俊杰表示,“道孚大葱”的目标很明确,当前是主攻成都市场,目前已通过一家企业包装营销,把“道孚大葱”摆上了大型超市的货架。远景目标是:与甘孜州理塘县一家企业联手,让“道孚大葱”走向日本、欧盟等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