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刘佳
盛夏,巴中市恩阳区青木镇花包村内,数百亩晶莹剔透的葡萄已挂满枝头。通过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当地数十户农民参与特色水果种植和观光农业发展,曾经的“空壳村”正悄然发生改变……
恩阳地处盆周北部低山区,大量农村青壮年在外务工,农村“空心化”“空巢化”现象一度很普遍,90%以上的村落都是集体经济“空壳村”。近年来,恩阳区加快省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改革试点、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项目,尤其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已形成了特色亮点。近日,记者前往当地进行了走访。
打通多条路径
壮大村集体经济
7月25日一大早,花包村一组村民李太家同往常一样,来到离家百米开外的标准化葡萄种植园,剪枝、套袋、除草……这是他每天的例行工作,一个月下来可为他带来1200元左右的务工收入。李太家和老伴一起在园区务工,家里的两亩地折成股份投入园区建设,除此之外他还要负责定期维护村里的自来水站。七七八八算下来,一家人一年的总收入可达4万多元。
“发展观光、采摘和农村休闲旅游,是我们村目前的产业主导方向,也是增加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花包村村支书李永可介绍,如今花包村已种植葡萄、柑橘等特色水果近900亩,观赏和珍稀苗木近400亩。通过“152”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增加收入。“其中的1,就是1份土地租金收入,5和2则是根据农户和业主的投入不同,产生的不同分成模式。”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花包村将财政涉农资金、扶贫资金、专项资金等量化为集体资产入股参与园区建设,所得的收益除20%留做村集体发展基金外,剩余的80%则按贫困户和普通农户进行分成。“去年,我们村集体收入3万多元,今年预计收入可达14万元。”
与花包村相比,观音井镇万寿村的村集体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底蕴丰富的村文化展览馆,独具特色的民宿,湖畔、采摘园内游人如织……万寿村4年前还是贫困村,而今已成功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
看好万寿村的发展前景,业主张正义今年投入4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民宿酒店,从年初开业至今已收入近70万元,“仅‘五一’小长假三天,日均游客量就在200多人,收入一万多元。”
张正义告诉记者,他建设民宿酒店的土地来源于万寿村村集体,未来村集体也将参与酒店的利润分成。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来壮大村集体经济。”万寿村村支书郑华荣表示,近年来万寿村探索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清二固三制四流程”的工作机制,“一清”即摸清一个家底,“二固”则是固化股民身份和股份份额,“三制”则是探索建立了 “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农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资产收益扶持机制”等三种机制,“四流程”则是严把方案制定关、清产核资关、股东认定关和股权量化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2017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 95266元,人均分红53.67元。
资料图片
推广创新“打法”
深化改革挖潜能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改革试点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恩阳区农工委改革科科长鲜红表示,作为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恩阳区按照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绿色生态扮靓巴山蜀水,绿色价值再造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路。严格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 “三权分置”改革,以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全面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完善集体资产经营方式,理顺收益分配关系。
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四荒”等资源,以流转、入股、合作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村集体将产业发展周转金等财政性投入资金以集体形式股权量化到户,增加农户资产收益,壮大村集体经济……从中,恩阳区摸索出了一些创新“打法”,以及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例如万寿村工作机制,我们目前已推广到了全区21个乡镇。已有5万余人参与股权量化,颁发了村集体资产股权证14429本,实现村集体收入48万余元,人均实现集体经济收入9.42元。”鲜红介绍,今年恩阳区已全面启动22个贫困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认定、股权量化等工作。下一步,该区还将以点带面做好示范,力争今年年底全区11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达标,其中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个。
产业方向
花包村
发展观光、采摘和农村休闲旅游,是产业主导方向
万寿村
村集体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底蕴丰富的村文化展览馆,独具特色的民宿,湖畔、采摘园内游人如织
产业建设
花包村
已种植葡萄、柑橘等特色水 果 近900亩,观赏和珍稀苗木近400亩
万寿村
这里已被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业主张正义今年投入4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民宿酒店
金融政策
花包村
将财政涉农资金、扶贫资金、专项资金等量化为集体资产入股参与园区建设,所得的收益按比例进行分成
万寿村
探索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清二固三制四流程”的工作机制,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瞿洋/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