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妙高镇抓党建助推脱贫奔康纪实
四川农村日报 莫子君 文/图
盛夏时节,笔者来到离阆中古城20多公里的妙高镇。放眼望去,一条条通村水泥路如玉带缠绕,蜿蜒盘旋,四通八达;一片片栽植的银杏、核桃、花椒、红布李、果桑、晚熟柑桔郁郁青青,长势喜人;一幢幢美化的川北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绿竹翠柏之中;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农村画卷铺展开来……
妙高镇幅员面积67.5平方公里,辖13个村(社区),187个社,人口18082人。这里三季花香、四季常青,绿水长流、鸟鸣山幽,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构溪河湿地公园的核心景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下足‘绣花’功夫,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决战脱贫攻坚。始终把人民群众铭记在心,为民生福祉而矢志奋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人民群众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汇成妙高发展的‘加速器’。我们始终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创新扶贫机制,强力推进精准脱贫,为努力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妙高镇党委书记杨戚激情满怀地说。
工人晾晒黄金木耳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抓好党建激发活力
妙高镇党委在开展“两学一做”和“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开创妙高镇党建工作新局面。
抓机制,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妙高镇党委持续深入开展进村入户活动,加强“五个一”工作的督导落实,严格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加强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实施村(社区)党支部三分类三升级转化提升工作,引导党员干部争做干事先锋,创一流业绩。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培训学习,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例会。认真进行党建工作“回头看”,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全部整改落实。
抓队伍,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妙高镇党委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通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完善相关制度等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转化提升;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全额拨付村级办公经费和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经费,如期兑付专项工作经费。落实专项资金维护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规范建设党员活动室。
抓纪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妙高镇党委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强力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活动,党委班子共开展廉政谈话、约谈等28次,谈话人次261人。认真开展扶贫资金问题专项整治,严格执行“村账镇管”制度,对13个村(社区)村级财务进行全面审计。今年以来,妙高镇以“逢场请进来,闲场走出去”的工作方法,逢场天开展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共接访群众200多人,现场为群众释疑解惑,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100多起。
美丽的构溪河
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
妙高镇13个村(社区)中有5个省定贫困村,经过数次精准识别复核,全镇识别出贫困户837户,贫困人口2588人。镇党委书记杨戚、镇长毛崇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陈麒光带领全体干部驻扎贫困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与贫困农户签订《脱贫公约》,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
3年来,全镇新建村道水泥路26公里,对26处病险水利工程进行了整治并予以除险加固,新建农村人饮工程供水站6处,投资600多万元完成贫困户易地搬迁及危房改造135户。全面实施了农网改造,新建了村卫生站、村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组建了村文艺宣传队,让贫困户不仅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等一批老大难问题。
妙高镇为推动产业扶贫,创新了 “支部+专合社+贫困户”扶贫机制,在福坪寨村成片栽植银杏200多亩,并引进业主何勇投资数百万元办起银杏叶加工厂,银杏叶收购价每公斤3元,辐射带动全镇200户贫困户、300户非贫困户致富增收,年收购邻近4个县多个贫困村银杏叶1000多吨,带动全市数十个银杏种植基地贫困村脱贫增收。银宝村引进业主蒲国军投资100多万元流转土地200亩,成片栽植花椒1.7万株,并在花椒园内套种花生、大蒜,今年青花椒卖到每公斤15元,招引了10多个贫困户在产业园打工,每人每天工资60元。全镇建立核桃、猕猴桃、花椒、银杏、黄金木耳等专合社10个,建成19个家庭农场、13个脱贫奔康产业园。灵壁垭、东岳庙居委会2个省定贫困村(社区)已于2017年底脱贫摘帽,省定贫困村魏家梁村、陈家梁村将于今年底脱贫摘帽。福坪寨村作为市级脱贫示范村将于2019年底脱贫摘帽。
3年来,在阆中市市委党校、统计局、农牧业局、就业局、市天然气公司等帮扶单位对5个省定贫困村(社区)的倾心帮扶下,实现了“村村有项目、人人有收入”,带动众多贫困户脱贫,各类产业大户不断涌现,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镇域产业发展百花齐放,去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实施乡村振兴文旅共融促进繁荣
近年来,妙高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国家级湿地公园——构溪河核心腹地的资源优势,妙高镇新建了游客接待中心,统一引导沿河两岸群众建起多处渔家乐、农家乐,发动群众对沿河两岸树木、花草进行了补植补栽。随着省道206线快速通道横贯构溪河及妙高全境,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垂钓,知名度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
为迎接构溪河旅游高峰的到来,妙高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特色旅游集镇的打造,投资150万元建成场镇雨污分流管网,与投资200万元建成的场镇污水处理站连接并投入运行;完成了东岳庙居委会在构溪河畔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居民聚居点“小别墅”群,打造农家乐,提高构溪河旅游接待能力;投资300万元实施了场镇街道改造工程;实施了场镇通信光缆地埋,街道及人行道建设焕然一新;对老街道的古戏楼投资数十万元进行了恢复性修缮,老街道全用青石板砌成,形成了文化广场,组建了镇文艺宣传队,使中断了40多年的古戏楼逢年过节又唱大戏,丰富了场镇居民的文化生活。“旅游+扶贫”,让构溪河沿岸村民实现脱贫奔康的幸福生活,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产业兴镇、项目强镇、文旅活镇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镇人民,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要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惠农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建设幸福美丽文明的新妙高而努力奋斗!”毛崇斌信心满满。